M2创40个月新高 新增社融超3万亿 4月金融数据靓丽因政策发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5-16





  央行近日公布了2020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多增”是4月数据的核心关键词,数据如天气回暖般也为市场带来信心,央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4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11.1%,增速创2017年以来新高。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2万亿元。


  分析认为,前期政策发力是4月数据靓丽的原因,经济复苏仍需观察,下阶段逆周期调节力度将继续强化,通过推高金融数据为经济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维稳经济增长,营造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M1、M2暖色浮余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央行全面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今年自2月3日金融市场开市以来,金融监管系统已先后推出过多项抗“疫”政策,货币工具的使用适时适度,把握操作节奏和操作力度,包括三次降准、万亿量级的公开市场操作、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5000亿元和一万亿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对受疫情影响企业不盲目断贷抽贷、加强对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春节后A股市场正常开市、不做行政干预,市场自我调节功能得到了比较好的发挥等。


  4月央行M2为209.35万亿元,同比多增20.88万亿元,M1为57.02万亿元,同比多增2.96万亿元;现金净投放比上月多增3668亿元。另外,4月货币乘数6.55继续维持在历史高位附近;财政存款受减税降费影响,4月新增529亿元,同比少增4818亿元;外汇占款21.2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增170亿元和457亿元,财政、外汇等扰动因素降低,以及货币乘数对基础货币的派生效用持续增强共同助力了M2增加。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M1同比较快增长,是由于2020年第一季度企业贷款,尤其是短期贷款保持了较快增长。第一季度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共计多增1.25万亿元,有力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此外,去年同期M1同比基数偏低。


  贷款回升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好转


  4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较上月末提高0.4个百分点。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增1.25万亿元和多增6818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贷款需求回升,反映经济活动开始改善。当月央行持续引导金融机构下调LPR推动企业融资成本降低,提高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金融机构应贷尽贷、应贷快贷,持续增加抗疫企业、中小微企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中长期贷款,促进了企业贷款和居民贷款温和修复。


  从新增信贷结构上看,4月企业与居民部门、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延续了3月增长态势。企业部门方面,4月企业新增人民币贷款9563亿元,比3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1.09万亿元和多增609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少增62亿元,比3个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多减8814亿元和少减1355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5547亿元,比3个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4096万亿元和多增2724亿元。


  另外,4月票据融资新增3910万亿元,比上个月多增1835万亿元,随着票据融资利率下降,需求明显回升。居民部门方面,4月居民新增人民币贷款6669亿元,恢复到疫情暴发前水平,其中短期贷款新增2280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2864亿元和多增1187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4389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349亿元和多增224亿元。


  温彬认为,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好于短期贷款,说明在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引导下,银行信贷加速流向基础设施、制造业、抗疫相关企业等中长期借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尽管国内疫情形势转好,多地出台刺激性消费政策,但相较于按揭贷款规模的基本稳定,信用卡、消贷等消费借贷明显下滑,说明疫情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实体经济各部门融资需求均呈现好转,但也有一些结构性错位”,中信证券指出,前期居民存款大幅高增的情况下其信贷需求仍显温和,同时企业长短期贷款转好的节奏并不完全同步;票据融资也明显多增,或许部分银行仍然需要“票据充规模”。


  表内信贷和企业债券是社融增长主要动力


  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5.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0.45万亿元,同比增长13.1%。从结构看,4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0.5%,同比高0.6个百分点。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2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7506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4月信贷社融数据同比好转,信贷需求的回补以及债券发行的高涨是主要原因。


  4月17日政治局会议明确,拟发行特别国债,加大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发放,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同时,央行实施专项再贷款、再贴现、实施定向降准,全力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要。


  从新增社融结构上看,4月对实体经济新发放的表内信贷(本外币)新增1.71万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1.44万亿元和多增8707万亿元,占本月新增社融规模的比例降至六成以下。表外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合计新增21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2188亿元和多增1445亿元。企业债券延续放量态势,共发行9015亿元,比上个月基本持平,同比多增5066亿元。


  “政府投资拉动、信贷供给增加、融资成本降低,共同推动了4月新增社融持续回升,结构性宽松延续。”温彬分析认为。企业债券成为推动当月社融增长的主要动力,这源于监管部门提速企业ABS改革,也反映出资金利率下降速度快于信贷利率;4月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3357亿元,比上个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2987亿元和1075亿元,这源于4月恢复棚改专项债和第三批1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限额,从下达到执行需要一段时间,预计5月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将成为推动社融增长的又一动力。


  后期需要更多好政策相伴


  中信证券表示,对后市基本面好转持谨慎乐观态度,经济呈“V”型迅速反弹的概率不大,基本面的修复过程仍然曲折漫长;货币政策仍然处于宽松通道之中,但当下货币政策的静默更多受人民币汇率压力的影响。


  温彬分析认为,下阶段,面对世界经济步入衰退,央行首次提出“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并首次没有提及“货币供给总闸门”和“不搞大水漫灌”。可以预见,央行将采取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因此,建议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结构性信贷供给的基础上,实施降准、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助力我国内需市场潜力挖掘,刺激国内总需求恢复性增长。建议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引导LPR有序下调,推动贷款实际利率下降,助力有效需求的修复与提振。货币政策要与财政政策打好组合拳,面对未来可能的财政赤字化,要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要在助力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的基础上,保持国内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转自:中国金融信息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