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两新一重” 支持民企平等参与受关注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6-02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两新一重”,成为全国两会热门话题之一。


  在重点投资领域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所谓“两新一重”建设,是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除传统基建外,今年“新基建”步伐明显加快:先是2月21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推动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随后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


  就此,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企业研究处处长刘兴国日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两新一重’既是补短板、强优势的重要抓手,也是刺激投资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发力点。面对疫情带来的严重不利影响,通过‘两新一重’的投资建设,不仅可以直接拉动‘两新一重’产业投资与产出增长,而且可以通过关联效应带动相关领域协同发展,为今年稳增长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刘兴国同时表示,今年以来,“新基建”投资是一个热点领域,很多企业都积极参与了“新基建”投资,相关领域的投资迎来快速增长。然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回收期较长,建议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民企参与。


  “两新一重”建设加码


  报告指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


  “加大‘两新一重’建设既是应对疫情冲击进行的政策托底和对冲选择,也符合中国经济当前的结构性特征和转型方向。”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营商环境中心主任刘哲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刘哲看来,“两新”涉及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有效投资的重要组成部门,5G、大数据、重大基础研究平台等建设是信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对其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升级能够起到推动和带动效应。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后,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更加聚焦“人”的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同化,有望在农民工城市安家、子女就近就学、医疗保障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一重’涉及的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主要是‘补短板’。在‘一重’建设方面,各地方政府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有了相对成熟的建设模式,在政府引导提升效率的同时,需要有效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调动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和参与度。”刘哲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新基建”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县城,顺应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县城安家落户趋势,需要支持县城强化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老旧小区改造也是需要的。传统的“铁公机”、水利、能源工程很多也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两新一重”建设,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以民生为导向的、支撑内需扩大的重大方略举措。


  在受访专家看来,“新基建”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刘哲告诉记者,“短期通过‘新基建’投资虽难以完全弥补,但对于稳就业、稳预期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刘哲看来,“实际上,是否发生疫情的外部冲击,‘新基建’都是重要的投资方向,疫情只是改变了‘新基建’投入的节奏,适应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趋势的‘新基建’项目,可以适度提前建设。”


  刘哲还向记者指出,“新基建”对于经济的作用不能以“直接投资规模”来衡量,而是应更注重其带动效应和基础性作用。比如,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是未来重点的“新基建”领域,虽然只有千亿规模,但对智能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新消费的带动作用会上万亿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也持类似看法,“新基建”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拉动效应。“新基建”的带动面极广,能撬动广泛的上下游产业链环节,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他以5G为例,据中国信通院预测,预计2020年至2025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


  因而盘和林认为,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新基建”一端连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与丰富的产业链,另一端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未来“新基建”将会渗透到人们吃、穿、住、用、行的各个方面,每个人都会成为“新基建”的潜在消费者,势必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支持民企平等参与


  在资金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不仅如此,《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而“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这个提法引发市场的关注。


  就此,刘哲向记者表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除了‘九通一平’等投资硬件支持,更多地在软环境方面实现突破,尤其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监管执法环境的优化。市场准入、生产经营、政府招标项目中的平等竞争环境是民营企业关注的重点,要切实降低企业在投资或者招标时的门槛,打破‘旋转门’‘玻璃门’‘弹簧门’,提升民营企业的公平参与度和积极性。”


  刘兴国告诉记者,之所以提出“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主要是为了解决民间资本不能投、不愿投、不敢投的问题。有了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民间资本就可以根据对项目投资收益的判断,在平等基础上自主做出是否参与项目投资的决策;这既解决了不能投的问题,也解决了不愿投的问题,而且通过与国有资本的投资合作,在风险分担的基础上也一定程度解决了不敢投的问题。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也认为,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是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的方式之一。


  “新基建”的投资与回报情况怎样?这是目前业界比较关注的问题。


  刘兴国对记者介绍,“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回收期较长,短期内还难以见到实质性的投资回报;但对‘新基建’的原材料、设备设施与零配件供应商来说,已经对其短期盈利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相关领域的不少企业,即使是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依然实现了收入与利润的增长。”


  刘兴国建议,“这可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既可以借助政府投资补助来适当增加投资收益,以提高对民间资本的投资吸引力,也可以通过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来增强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既可以通过项目建设与运营方式创新来解决民间资本的适时退出问题,以提升民间资本投资信心,也可以借助与其他高收益项目组合招标来解决基建项目收益水平偏低问题,以提高民间资本参与积极性。”(谭志娟)


  转自:中国经营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两新一重”:兼顾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

    “两新一重”:兼顾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两新一重”建设成为全国两会会场内外关注的热词。“两新一重”建设,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2020-05-29
  • 强动能补短板 “两新一重”投资全面提速

    强动能补短板 “两新一重”投资全面提速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以“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列出方案、计划、清单,抓紧推进和储备重大投资项目。
    2020-06-18
  • “两新一重”加速推进 健全多渠道融资体系很关键

    “两新一重”加速推进 健全多渠道融资体系很关键

    今年全国两会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的“两新一重”项目正在全国加速推进。
    2020-06-24
  • “两新一重”扛鼎 稳投资下半场火热开局

    “两新一重”扛鼎 稳投资下半场火热开局

    时至年中,大批重点项目密集开工,稳投资下半场火热开局。《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从中央到地方纷纷部署进一步加大有效投资,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在内的“两新一重”成为重点。
    2020-07-0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