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深度推进 将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6-19





  一声令下,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再次吹响。从而也拉开了全国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向纵深推进的大幕。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此举将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


  打破区域不平衡发展,其举措也越来越精细化。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纵观这份长达万余字的《指导意见》,其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交通网络建设、产业能源结构、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36项重磅措施,可谓是巨细靡遗。


  在华南智慧创新研究院院长曾海伟看来,《指导意见》的发布,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破除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陆海内外联动和东西双向互济,提升西部地区开放水平,增强内生增长动力,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曾海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决策层通过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区域协同、优质互补、纵深链接,不断释放发展红利,通过提升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拉动和辐射,极大地激发区域发展的活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破除不平衡发展迈向纵深


  当前,长三角地区正在谋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在刚刚召开的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强化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进数字经济领域新技术、完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制、坚持龙头带动、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以一体化发展带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需要指出的是,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地区一些老大难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例如,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9个城市成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首批试点,到2019年4月,又有9个新试点城市加入。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15日,长三角异地住院直接结算总量已达27.3万人次,门诊直接结算总量已达3.3万人次。不论是在上海生活的“长三角人”,还是在苏浙皖三省就医的上海人,都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此外,从2019年12月1日起,上海、杭州、宁波三座城市率先试点地铁二维码乘车互联互通,覆盖526座轨交车站、1万余台闸机。


  从民生角度看,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的确给老百姓就医、乘车等交通方面带来了不少便利;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人民银行6月6日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9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合计23.7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3.9%,同比增长6.4%,高于全国增速0.3个百分点。


  记者列举的上述案例只是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方面的个例。此次《指导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政策向西部的纵深推进。


  数据显示,在全国脱贫攻坚和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之下,2012年至2019年,西部农村贫困人口已由5086万人减少到32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7.5%下降到1.1%。


  从西部基础设施发展来看,截至2019年底,交通运输网络不断拓展加密,空间可达性大幅提升。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5.6万公里,其中高铁9630公里,高铁已连接西部大部分省会城市和70%以上的大城市。


  从西部农村收入来看,201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万元和1.3万元,是1999年的6.5倍和7.8倍。


  尽管近几年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骄人成绩,但与东部沿海发达省市相比,西部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社会发展水平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全国性一体化协调发展亟待推进。


  项目建设正在加速落地


  除了长三角外,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也在不断迈向纵深。当前,多个重大项目加速落地。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梳理发现,5月底,国网天津武清供电公司党委、中国电信天津分公司党委、天津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村科技创新园党总支三方联合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深入推动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建设项目加快落地实施。


  据了解,该项目规划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投资102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有大数据中心的5G开发团队及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进驻基地,预计可带动京津冀地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上下游产业链近500亿元的投资。


  此外,广州也将着力构建以明珠科学园为主阵地、四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前沿研究战略支撑、四个省实验室为策源创新载体、多个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为技术供给主平台的“1+4+4+N”高端战略创新平台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实现科技创新,需要在局部地区集聚人才、知识、资金、产业等创新要素,形成研发集群和区域创新网络,从而提升创新效率,实现技术突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重点城市群经济基础好、产业链较完备,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科技实力,肩负着推进中国科技创新与进步的重任。


  量变引发质变。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正加速推进区域交通、产业、创新一体化,增强区域创新力和竞争力。当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正在不断成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公开表示,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8.5万亿元、23.7万亿元和11.4万亿元,占到全国的比重达到44%。


  提升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


  不可否认,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和区域空间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而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区域之间要素流动,是区域发展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同时也是迈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业内专家认为,城镇化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和重要动力之一。加强空间治理,只有以合理分工和优化发展的方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才能进一步释放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动能。


  “进一步释放区域协调发展动能,还应当充分注意融合发展的理念。以融合谋合作,以合作促发展。”曾海伟认为,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城市群、都市圈等空间形态下的市场一体化进程,形成国内市场的“群带”关联格局。


  记者注意到,近一段时间,广东、山东、陕西等省份纷纷出台了支持都市圈和中心城市发展的规划文件。例如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近日公布了《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推动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和韶关)、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


  前不久,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关兆泉介绍,山东将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一群”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两心”即支持济南、青岛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三圈”即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发展。


  曾海伟表示,当前,不少省份出台政策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推动智慧物联平台建设,以网络空间推动覆盖城乡的全国统一市场建设,逐步拓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最后,曾海伟建议,在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中,还要以园区共建、对口帮扶、新型“飞地经济”等多种模式,发挥企业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强化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产业分工,进而消除地区间的产品和要素流动壁垒,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记者 梁文艳)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正在形成

    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正在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并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诸...
    2019-11-05
  • 区域协调发展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区域协调发展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为适应这一发展目标的要求,国家空间结构将持续调整优化。区域发展战略也将进一步落实优化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从而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2019-12-21
  • 区域协调发展激活经济持续增长新动能

    区域协调发展激活经济持续增长新动能

    2020年刚开年,区域协调发展就迎来重要部署。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日前召开,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兰州-西宁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等均被提及。
    2020-01-08
  • 今年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有哪些新举措?发改委详解

    今年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有哪些新举措?发改委详解

    24日,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丛亮指出,从今年的工作看,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对区域的发展也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要求我们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的战略,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壮大动力源,有效对冲疫情...
    2020-05-2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