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量屡创新高 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过高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7-18





提高大豆产能和自产率 推进进口来源地多元化


  我国是大豆主要消费国和进口国,对大豆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强。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大豆的自产能力不足。今年5月,我国进口大豆1202万吨,刷新单月大豆进口的历史最高纪录。专家表示,要加强对大豆的重视程度,努力提升国内大豆亩产;鼓励我国粮食相关企业“走出去”,解决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过高问题。


  产需缺口大致进口量屡创新高


  数据显示,2022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54亿亩,比去年增加了2743万亩,产量首次迈上2000万吨的台阶,自给率一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然而,据海关总署数据,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今年5月我国进口大豆1202万吨,同比增加24.3%,刷新月度进口历史最高纪录。1月至5月累计进口量为4231万吨,同比增加11.2%。


  国产大豆产量逐年增加,但大豆进口量却大幅增长,原因何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认为,我国大豆进口屡创新高,究其根本原因是产需缺口大,这背后既有需求侧的因素,也有生产端的问题。


  从需求侧看,我国大豆压榨需求快速增长,带动需求总量增加。我国大豆消费主要包括压榨、食用和其他消费,数据显示,2020年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2%、14.5%和3.5%。压榨消费是推动我国大豆需求量增长的关键驱动力,进口大豆主要用于压榨生产豆油和豆粕,2011-2020年我国压榨大豆年消费量由6100万吨上升到9826万吨,涨幅为61.1%。食用消费主要为国产大豆,多用于制作大豆食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居民食物消费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型,居民食物链上移,对蛋白质的需求从过去的以谷物为主转向动物性食品。食用大豆年消费量由2011年的940万吨上升到2020年的1743万吨,涨幅为85.4%。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我国对大豆的刚性需求稳步增长,从1996年至今,大豆年需求量超过1亿吨。


  从生产端看,虽然国产大豆产量在稳步增加,但大豆单产仅相当于玉米和小麦的1/3,稻谷的1/4,种植玉米等作物收益更高,这就使得农户缺乏种植大豆的动力。美国大豆单产为222.00公斤/亩,巴西大豆单产为209.33公斤/亩,而我国大豆单产为131.83公斤/亩,我国大豆单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


  我国大豆油料自给率长期偏低,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支持各地扩大种植大豆等油料作物,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粮食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相关工作的通知》指出,2022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已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渠道,支持部分地区开展大豆油料生产基地建设,并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条件基本具备的地区率先开展盐碱地等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


  农业农村部印发《2022年农垦带头扩种大豆油料行动方案》,要求落实地方政府分解下达的大豆油料扩种任务,确保全国农垦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60万亩以上。


  中央一号文件在2019年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2020年提出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2021年提出完善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稳定大豆生产,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的“领跑者”。


  提高大豆产能和自给率,是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提出,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各地从品种、技术、机收减损等多方面着力提升大豆单产水平,确保大豆稳产增产。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要可持续提升大豆产能和自给率,核心是收益、根本靠销售、关键在政策。要整合政府、市场、科研、金融等多方面力量,着眼于产业全链条各环节研究综合性解决方案,为持续提升大豆和油料自给率提供有力支撑。国产大豆产业要实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加工,既要产出来,还得卖出去、卖得好。要聚焦解决好国内外大豆原料的品质和价格差,推进大豆压榨企业靠近主产区优化布局,发展豆制品精深加工,健全产业相关配套服务体系,研究攻克制约多收多用国产大豆面临的瓶颈问题,持续做大做强国产大豆产业。建立健全需求导向的技术体系、高效畅通的产销体系和稳定完善的政策体系,持续提升国产大豆产业竞争力。要系统性优化大豆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国产高油大豆压榨加工,做精做深食品加工,支持发展高附加值蛋白质精深加工,积极拓展国产大豆消费的增量空间。


  大豆国际化生产减少进口依赖度


  从1995年开始,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开始迅速增高,在2003年对外依存度开始持续超过50%,2008年开始稳定持续增加,2015年达到历史最高值,约为86.8%。之后开始逐渐下降,但仍超过80%。


  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自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国,从这3个国家进口的大豆占进口总量的90%以上,“卡脖子”隐忧长期存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进口大豆总量为9108万吨,其中,自巴西进口5439万吨,占比59.72%;自美国进口2953万吨,占比32.42%;自阿根廷进口364万吨,占比4.00%。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大豆进口来源较为单一,跨国粮商等中间贸易商操纵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使得我国大豆议价能力较弱,面临着较高的进价成本。


  司伟认为,推进进口来源多元化,是确保大豆进口稳定性和主导权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继续巩固巴西、美国、阿根廷等传统大豆进口来源地,自乌拉圭、加拿大、俄罗斯等国进口的大豆量也逐渐增长。2022年,我国自乌拉圭进口大豆178.81万吨,较2021年增加92.21万吨;自加拿大进口大豆71.91万吨,较2021年增加13.13万吨,2023年1-5月,自加拿大进口的大豆就已经达到91.87万吨;2022年自俄罗斯进口大豆69.54万吨,较2021年增加15.15万吨。


  业内人士建议,适当减少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大豆进口量,减少进口依赖程度。同时,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充分利用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等国家地广人稀等资源优势,与我国广阔的市场、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本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缓解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劳动力匮乏等状况。同时,鼓励我国粮食相关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跨国粮食企业并购重组,以租借或合作等多种形式与非洲、中亚及南美等富裕土地国家开展深入合作,进行大豆国际化生产,从而解决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过高问题。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市场“口味”生变,国内大豆压榨行业进一步承压

    市场“口味”生变,国内大豆压榨行业进一步承压

    中国的食用油市场消费“口味”变化大。据了解,豆油、调和油销量持续下降,花生油、葵花籽油则越卖越好,市场“口味”生变的背后,是大豆压榨行业进一步承压。
    2017-05-15
  • 供需缺口巨大进口量攀升 国产大豆何去何从

    供需缺口巨大进口量攀升 国产大豆何去何从

    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平均压榨量在8300万吨左右,国产大豆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压榨需求。种种因素叠加,使得大豆进口量不断创新高。截至2016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高达8323万吨,进口依赖度达到85%以上。
    2017-08-03
  • 国内压榨需求持续上升 进口大豆势不可挡

    国内压榨需求持续上升 进口大豆势不可挡

    2017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量不断上涨,7月份创出单月进口量最高纪录,12月份,大豆进口量再次出现大幅上涨,在国内压榨需求持续上升的影响下,我国大豆进口量难以掉头向下。
    2018-01-29
  • 专家呼吁:我国大豆产业话语权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专家呼吁:我国大豆产业话语权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目前我国大豆进口率高,国内油脂企业又基本被外资垄断,造成我们在大豆定价上话语权不够,大豆价格一度跌破成本价,这足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一旦大豆产业不振,我们将真正丧失大豆的话语权。
    2018-03-2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