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经验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十分宝贵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6-27





  中国正日益成为粮农组织推动南南合作、改善其他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农业发展能力的重要伙伴
 
  日前,《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别规划框架(2016—2020)》在北京发布。它将中国的农业发展计划与粮农组织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提出了2016至2020年间,粮农组织与中国合作的4个重点领域:推动可持续和具备气候抵御能力的农业发展;减少农村贫困、粮食不安全及营养不良;推动“同一个健康”方针,改善公共卫生;支持中国开展区域和国际农业合作。
 
  该框架旨在推动解决中国国内农业发展瓶颈,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支持中国参与区域和全球农业发展议程,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框架将以独特的方式反映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对农业发展、气候变化、减贫和粮食安全等日益增长的贡献。更值得一提的是,该文件把农业创新和伙伴关系置于推动知识和创新交流的核心位置。
 
  自197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中国提供技术援助以来,双方一直保持着互惠互利的积极合作。当前,粮农组织与中国的合作已进入全新的时代。2016年,中国农业部与粮农组织签署关于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共同推动创新、协同增效和优势互补,帮助中国实现新常态下的国内发展目标,同时为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和全球合作提供帮助。
 
  如今,粮农组织对中国的单向发展援助,正逐渐被分享中国在农业开发和粮食安全领域经验的双向合作所取代。中国正日益成为粮农组织推动南南合作、改善其他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农业发展能力的重要伙伴。粮农组织与中国的南南合作项目与非洲国家紧密相关,建立在这些国家的具体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农业生态和政治文化基础之上。
 
  粮农组织见证了中国从粮食不足到供应充足,再到注重质量提升的发展过程。当前,粮农组织将在“同一个健康”的方针下,帮助中国推进可持续的农业贸易,改善公共卫生,管理和降低动植物疾病以及其他公共卫生威胁的影响。通过开展以行动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政策对话、能力建设技术交流等,粮农组织帮助中国进行科学化的食品安全治理和决策,改善风险评估、沟通和管理能力,加强食品链各环节的安全管理。
 
  消除贫困是粮农组织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别规划框架(2016—2020)》目标的一部分。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帮助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截至2015年底,农村贫困人口降至5575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5.7%。2015年10月,中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此后该目标被列为中国“十三五”规划的约束性指标。
 
  粮农组织正在与合作伙伴策划多个项目,以支持中国的减贫计划。由于拥有相似的发展环境,中国的减贫经验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十分宝贵,许多国家对借鉴中国减贫经验表示出强烈兴趣。在此方面,粮农组织正在记录中国的减贫经验,期待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享。(作者马文森 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力量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力量

    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目标、一份承诺,更是一片饮水思源的初心,一个矢志不渝的决心,一份舍我其谁的信心,一颗...
    2017-05-22
  • 中国成为世界“减贫英雄”

    中国成为世界“减贫英雄”

    昌汉白村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是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2013年至2016年,全国共有5564万人摆脱贫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2017-06-24
  • 制度优势与杰出领导,中国成了全球减贫火车头

    制度优势与杰出领导,中国成了全球减贫火车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各方面都行动了起来,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较好落实,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2017-06-26
  • 从2013年到2016年中国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

    7月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互联网+”社会扶贫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从2013年以来到2016年底,中国每年都保持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个硬目标、硬指标,到2020年必须完成。
    2017-07-0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