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星人发展历程,看集成灶行业长红的核心逻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5-21





  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0年集成灶销售额达到182.2亿元,占厨电品类31.6%,同比提升6.3%,2021年第一季度集成灶全渠道零售额更是大涨163.3%,集成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而作为集成灶品类的标志性品牌,火星人亦不断刷新纪录。据火星人财报显示,2020年营收16.14亿,涨幅21.71亿,2021一季报3.488亿,同比涨幅179.79%。


1_副本.png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带头企业的探索和推动。集成灶行业高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像火星人集成灶这样的头部品牌勇当排头兵,不断推动集成灶加速普及,打开行业增长通路。


  一场长期主义的赛跑是不断打破天花板的过程


  没有任何品类是可以无节制地高速增长,集成灶也不例外。同质化、瓶颈期、停滞期……集成灶一路走来,同样遇到无数挑战。在外界质疑集成灶还能火多久的时候,火星人不断打破天花板,让市场看到集成灶品类可持续增长的无限可能。


  在集成灶不为主流市场接纳的创立初期,火星人以X7引领颜值变革,荣获德国iF金奖,消除市场对集成灶刻板印象,彻底打开集成灶的普及之路;


  在集成灶陷入同质化的发展瓶颈期,火星人以X2Z引领功能变革,带领行业进入蒸箱时代和模块化设计时代,为行业开辟全新的增长空间;


  在线下经销商面临转型困难期,火星人率先进军电商创建“集成灶”类目,引领渠道变革,开启线上销售线下服务的新零售模式,推动集成灶电商高速发展;


  在集成灶产品功能难以满足消费升级的供需矛盾期,火星人以X8引领智能变革,成为智能集成灶领导者,智能集成灶推动者,开启新一轮产品迭代升级。


  塑“灶”11年来,火星人一次次引领集成灶行业变革,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当下的房地产行业精装修已然成为大势所趋的当下,由火星人参与编制的《房地产集成灶招标采购与应用作业指引》在2021年5月发布,让精装房集中采购集成灶正式告别“无标可依”的时代,这或将开启集成灶行业从家装渠道到工程渠道的新一轮变革。


  纵观商业史,太多的品牌、品类,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固步自封的保守战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时代发展下,技术迭代、消费升级,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对其提出了更高考验。


  若想基业长青,不仅需要敏锐的市场洞察,更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的胆识。在集成灶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正是火星人承担起了拓荒者的角色,为整个集成灶行业打下样板,无私共享产品标准、行业经验,先后参与国家《集成灶》标准、浙江制造《集成灶》标准的起草,为后进者企业提供发展的重要参考,没有专注于一家独大,而是不断反哺赋能行业,推动行业整体的升级迭代与可持续发展。


  现在流行火星人,是大势所趋也是市场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传统烟灶占据庞大的中国市场,然而西式排烟无法彻底解决中式厨房的油烟问题,同时功能单一的西式厨电并不适合日渐寸土寸金的中国厨房空间。西式厨电的产品逻辑与当下的用户需求已然存在脱节,而火星人集成灶,正是破解这种供需脱节的典型案例。


  火星人定位中国智慧集成厨房专家,提出了“集成厨电 开放厨房”的新厨房主张。在产品上不断迭代更新,新近推出的火星人蒸烤一体集成灶不仅解决了小厨房的空间难题,还满足了消费者烹饪自由的个性需求。


  在服务上更是用心至极,火星人在五星级服务认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365天无忧退换等系列政策,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


  产品与服务的两手抓两手硬,也让火星人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厨电市场上突围而出。根据天猫数据与中怡康等多项第三方数据显示,仅在电商渠道火星人就做到了连续6年全国电商销量第一,持续打破由自己创下的单日销量行业记录。在这场新消费的盛宴下,“现在流行火星人”成为一大市场现象。


2_副本.png

  奥维云网《2020年中国集成灶市场分析报告》


  可以看到,火星人的市场成功,集成灶品类的爆发,是中国整体消费升级下的必然趋势,随着中产群体的大规模崛起, “绿色健康”正在成为厨电在用户心智中的消费关键词,以中国智慧集成厨房专家为标签的火星人自然成为更好的厨电选择。无论是线下门店,还是电商平台,亦或者精装修工程渠道,火星人都交出了出色的市场成绩,随着火星人集成灶市场价值、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升,也进一步反推了集成灶这一厨电新品类的市场普及。


  “三线企业做产品、二线企业做品牌、一线企业做标准”,随着厨电市场消费理念的持续更迭,集成灶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在火星人的助力下,集成灶正在规范有序的赛道上越走越远,集成灶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转自:火星人集成灶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