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集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1-14





  今年以来,陕煤集团党委不断优化党建工作,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高质量党建激发的能量,正成为引领陕煤集团改革攻坚、书写发展新篇的党建优势。


  强化理论武装,全方位提升高质量发展引领力


  陕煤集团把理论学习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按照党委会“第一议题”及时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细学、管理干部专题研讨班深学、党支部会议灵活学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在改革发展的实际工作中,体现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坚决行动上。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大力推进煤炭运输“公转铁”,千方百计保障煤炭、电力稳定供应。结合社会经济形势,将高质量发展与贯彻落实稳就业工作部署相结合,以战略引领,保障就业空间。依托陕煤技术研究院的创新平台优势,优化科技创新机制,形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克+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产业化体系,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构筑“护城河”。积极推进关中地区精细化发展、陕北地区集群化发展,拓展省外生产基地。依托陕西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契机,加快融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高质量国际化项目取得突破。同时,通过提品质塑品牌,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一波主打科技、高端等标签的“陕煤制造”“陕煤品牌”走出国门。


  聚焦加强党的领导,引领提升企业治理能力


  坚决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彰显党的领导。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立工作台账强化督导,动态推进新建企业、重组整合企业和新接收企业党建入章程。进一步修订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细化形成100项研究决定、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更加清晰党委会与董事会、经理层边界,有效保障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发挥。深入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合理设置所属单位班子职数,做到“进入”要尽责,“任职”要履职。深入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着力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确保职务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强化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工作机制落地见效。加快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步伐,扎实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干部交流常态化、干部素质综合化和干部作风优良化,让更多的80后干部进入二级公司班子、配备90后干部进入三级公司班子。


  坚持“双融双促”,引领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活力


  西卓煤矿项目进入联合试运转阶段、黄陵2×66万千瓦发电项目建成投运,王峰煤矿、彬长66万千瓦发电项目、榆林化学DMC一期、汉钢中厚板项目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今年以来,75个高质量项目持续刷新施工“进度条”。锚定“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陕煤集团围绕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一流企业党建规划”。紧盯“组织机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考核评价、资源保障”等深度融合重要内容,全面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打通融合通道。健全党建引领发展工作机制,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党建与生产经营“双百分”同步考核。紧盯“一岗双责”作用发挥,做到在推进党的建设、组织生产经营、做好安全环保等工作中,责任融合、风险共担。


  发挥“两个作用”,引领提升企业攻坚克难战斗力


  在曹家滩矿业公司10米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安装过程中,党员冲在安装一线、挥洒汗水,用时45天,完成129台10米大采高液压支架的安装任务。该公司党员先锋组成的机电技术攻坚小组坚守一线攻克难题,比原计划提前40天完成10米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安装。作为陕煤集团新旧动能转换平台的陕煤研究院,特种电池项目部运用“揭榜挂帅”制度,研发团队党员冲锋在前,在原有新能源汽车领域外,积极开拓工程机械以及船舶动力领域市场。经过大量市场调研和反复论证分析,现已成功开展一批小容量大倍率产品开发工作,预计到2024年二季度可实现批量供货……


  紧盯企业改革发展、项目建设、急难险重等重点任务,陕煤集团组建4000余个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区、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设立2000多个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两项试点”工作,力争形成可供借鉴的陕煤模式,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作者:张文琪 梅方义 汪琳)


  转自:经济参考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