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长信价值蓝筹两年年内收益垫底 基金经理吴廷华成权益团队最短板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2-30





915062874325909513 (1).jpg

  2020年,诺安成长因特立独行的投资风格多次登上热搜榜,长信基金老将安昀还一度怒怼押宝单一行业的投资行为,并被媒体大肆报道,由此这家上海的老牌基金公司也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不过,这位长信基金权益团队的领军人物或许更应该关注自家公司基金经理情况。

  《全球财说》发现,长信价值蓝筹两年目前的情况就尤其不妙,这只成立于2018年8月的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仅为5.36%,惨淡的业绩在同类产品的排名中垫底。

  同时作为定开式产品,产品规模在9月30日时也仅有0.18亿元,清盘的利剑高悬空中。

  长信价值蓝筹业绩惨淡

  基金经理吴廷华成为“最短板”

  长信基金官网数据显示,基金经理吴廷华在产品成立两个月后就加入与基金经理叶松共同管理,但叶松于2019年9月后便不再管理该基金,由吴廷华独自管理。值得关注的是,这只基金也是目前吴廷华在长信基金所管理的唯一基金。

  此前他所管理的长信价值优选和长信先机两年均在2020年3月31日卸任,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这两只基金吴廷华的最终任职回报分别为19.77%和-7.11%。

  此后,虽然集中精力管理长信价值蓝筹两年,但该基金继2019年全年录得16.77%的净值增长率后,今年最新的净值增长率仅为5.36%,同类排名较去年全年更为靠后。

  这或许就要从基金经理的重仓股选择上寻找原因。

  长信价值蓝筹两年所设定的对标业绩基准是沪深300指数(5093.864,50.93,1.01%)(5093.8637,50.93,1.01%)收益率和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各占一半。

  从连续多个季度的选股看,《全球财说》发现虽然吴廷华严格遵守了基金契约要求,但是却并没有随主流拥抱科技、医药、白酒等热门板块,相反选择了多只偏防御低波动属性的股票来构成十大重仓行列。

  由于基金四季报还未披露,三季报显示,基金经理所选择的十只重仓股竟然没有一只年内涨幅突破10%,包括建设银行(6.230,-0.02,-0.32%)、万科A(28.380,-0.14,-0.49%)、中南传媒(9.620,0.08,0.84%)、旺能环境(15.370,0.23,1.52%)、景旺电子(30.100,0.70,2.38%)等5只股票年内至今涨幅仍为负数。截至2020年9月30日,该基金的股票仓位仅为25.91%。

  听听基金经理的表述,吴廷华指出高估值是时间的敌人,不会因为成长本身就什么价格都接受。但就选股风格而言,基金经理似乎有些谨慎过头。

  从基金经理的过往经历看,吴廷华曾在长城基金、建信人寿等多家资产管理公司任职,操盘风格体现得过于保守,从而也就错失了结构性牛市中多个行业的机会。

  《全球财说》同时发现,吴廷华卸任的两只基金今年业绩表现同样不佳。

  其中,长信价值优选混合2020年到目前的净值增长率为21.82%;长信先机两年的业绩同样不佳,继2019年全年实现净值增长率12.48%后,目前今年年内的净值增长率也不过是6.76%,整体都落在非常靠后的阵营中。

  权益基金经理欠缺王牌

  2021年爆款产品人选难定

  业绩不佳一定程度源于吴廷华的任职年限较为欠缺,接替他管理两只产品的张子乔和吴晖同样也不是经验丰富的老江湖,张子乔的任职时间还不到150天,吴晖的任职时间也不过1年半左右。

  长信基金官网的首页,分别列着安昀、左金保、李家春和黄韵四位基金经理。

  作为公司研究发展部总监,安昀大体可以算是公司权益类基金经理的一号人物,虽然他所掌管的产品今年业绩表现较为出色,但是目前在管基金总规模约为38.49亿元,还比不上一只爆款基金的规模。

  而且,由安昀管理的新品长信消费升级混合在11月初成立,可两类份额合计募集资金规模也不到10亿元。

  除安昀外,左金保主要管理量化产品,李家春是公司固收团队名将,黄韵管理的基本也是绝对收益偏低风险的产品。

  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中,《全球财说》发现,目前任职时间最长的,并不是公开批评诺安成长风格极端的安昀,老将叶松任职时间已达到9年半。

  叶松目前在管产品有3只,其中长信睿进年内净值增长率不到10%,且长信企业精选定开年内净值增长率不到30%,此外长信增利动态策略的年内净值增长率是40%出头的水平。业绩直接挂钩的是规模,叶松现任的基金资产总规模是24.27亿元。

  2020年,长信基金的主动权益类新品仅有安昀管理的长信消费升级,同时新品的发行成绩较为一般,2021年长信基金又会派谁来打响头炮呢?( 作者:齐向阳)



  转自:全球财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