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原创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产融模式 如何打通企业融资堵点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 李致鸿    时间:2020-07-15





428462862375190857.jpg


    “帮助企业渡难关。”这是不少金融机构今年的重点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科技手段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越来越成为金融机构的共同选择,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便是其中之一。

运用科技手段破解普惠金融难题

      金融科技也越来越成为破解普惠金融难题的关键。

       今年6月,央行等多部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具体为鼓励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改造信贷审批发放流程。挖掘整合银行内部小微企业客户信用信息,加强与征信、税务、市场监管等外部信用信息平台的对接,提高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能力,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堵点,等等。

       在这一过程中,众安保险风控副总裁于洋指出,普惠金融服务的长尾群体具有信息收集难、征信不健全、交易成本高、缺乏质抵押等特点,其中又以质押抵押缺乏为实质性难点。保险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保理公司等市场主体未来或将进一步切入市场,发挥更大的担保增信作用。其中,保险公司相对于后两者在风控体系建设、科技投入水平和信息积累等方面更具相对优势,偿付能力也更强,有望成为未来普惠金融增信担保市场的主力军。

       但需要强调的是,7月12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时表示,一些受疫情影响较重的行业和企业经营压力巨大,还款能力下降。虽然我们采取了临时延期还本付息、借新还旧、展期、修改贷款合同等对冲政策措施,但经营不善的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今后仍然存在较大违约风险。

       对此,不少保险公司人士强调,各家保险公司在运行这一业务的同时要充分考虑风险性,不能盲目注重规模扩张,要更关心高质量的发展。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目前,保险公司也在探索更多可行性方案。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便是其中之一。以众安保险为例,向金融科技的生态布局中,众企安链是一家提供“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综合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目前,众企安链已经服务于银行、保险、零售、物流、建筑、能源、农业等多行业。例如,在能源交易供应链中,存在大量应收应付账款情况。能源企业对上游供应商一般有30天到三个月的账期。层层往下递延,下游贸易商、物流商等中小企业缺乏不动产的抵押以及银行资信,间接带来了供应链整体成本提高。

       解决这一痛点的关键是“产融结合”。

       普华永道发布的白皮书《产融2025:共生共赢,从容应变》指出,产业金融领域已由最初的单向金融服务逐步演变为互动模式,在产融结合模式中,核心企业需要发挥“龙头”的作用,助力供应链金融良性效应。

       今年4月,众企安链正式与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达成合作,计划建设一套区块链赋能的产融综合服务平台,意欲解决目前交易中心在供应链等跨主体多方协作中,遇到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产业链条信息不透明,核心企业信用堰塞等问题。

       众企安链CEO杨圣介绍称,众企安链为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打造的产融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区块链技术为核心,业务模式以交易为核心,围绕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实现基于核心企业信用的应收账款凭证在供应链上的多级流转,支持拆分、转让和融资,有效惠及除一级供应商外的多级供应商,实现核心企业信用的多级传导,通过引入外部金融机构,为应收账款提供低成本融资利率。

       再如,“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也应用于农业领域。

       今年1月,众企安链为隆平高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打造自有产融平台“隆平链”。隆平高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为隆平高科种业产业链上的制种商、经销商、零售商、种植户、大米加工企业等提供优质、专业、便捷的金融服务支持。

      目前,“隆平链”已经成为2020年湖南省大数据和区块链产业发展重点项目,覆盖近百万家供销合作社,千万种植户,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经销商数万家。

     “隆平链”基于区块链技术,采用“N+1+N”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上游应收账款电子债权凭证能够拆、转、融,下游凭采购订单预付款融资。

       杨圣表示,当前中小企业最大的痛点在于融资难、融资贵,众企安链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通过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仓单等信息进行有效掌控,推动企业供应链资产线上化,使得资金方通过在线化的可信数据,并结合核心企业的授信,对供应链上的各级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提振信心 释放潜力 市场明显回暖 提振信心 释放潜力 市场明显回暖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