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罗欣药业半年报预计净利1.75至2.2亿元 “转战”A股第一年业绩能否持续增长?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笔尖    时间:2020-07-16





  幻灯片6194294.jpg

  借壳上市的罗欣药业(002793.SZ)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受疫情影响,其产品销量下降,成功“转战”A股后的第一年,该公司还能否延续之前的业绩增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关注到,7月15日,罗欣药业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00万-22000万元,与上年同期重组前数据相比上升了260.72%-353.48%,与上年同期重组后数据相比下降了25.06%-40.39%。预计基本每股收益0.121-0.152元/股。


  三次转香港主板失败  回归A股借壳上市


  罗欣药业在业绩预告中表示,2020年半年度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各级医疗终端门诊量、手术量减少,公司消化、呼吸、抗生素等领域的产品受到影响,销售量有所下降。预计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各级医疗终端门诊量、手术量逐步恢复,公司相关产品的销售量将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


  公开资料显示,罗欣药业主营业务系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板块。医药工业板块以化学药品制剂及原辅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主要产品为消化类用药、呼吸类用药、抗生素类用药等;医药商业板块以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物流配送为主。


  2019年,该公司来自医药工业收入占比为73.54%,医药商业收入占比为25.42%,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为1.04%。如果按产品划分,该公司来自抗生素类的收入占比为27.48%,消化系统类收入占比为24.85%,呼吸系统类收入占比为9.12%,代理产品收入占比为25.42%,其他类收入占比为12.09%。


  2019年12月,从港交所退市近4年的罗欣药业借壳东音股份成功登陆A股,上市公司的主业也从泵业变为医药制造行业。控股股东变更为罗欣控股,刘保起、刘振腾父子取代方秀宝成为公司新的实控人。


  2020年4月7日晚间,东音股份发布公告将中文名称由“浙江东音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东音股份”变更为“罗欣药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注意到,在“转战”A股之前,港股罗欣药业曾三次向港交所提交转主板申请。


  作为港交所创业板的内资股,罗欣药业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亚于一些主板股,加上良好的经营业绩,该公司于2013年2月正式向港交所提交转主板申请,却在六个月后遭港交所拒绝。2013年11月,罗欣药业在补充相关资料后再度提交转主板申请,但还是未能通过。此后经过两年沉淀,该公司于2015年12月第三次向港交所提交申请,可惜还是未能通过。


  财务数据显示,在申请转主板期间,罗欣药业保持着良好的业绩增长,2013至2015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3亿元、27.7亿元和36.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3亿元、4.4亿元和4.9亿元。


  2017年3月13日晚间,心灰意冷的罗欣药业发布公告宣布私有化,并于6月16日正式撤离港交所。


  业绩增长能否持续?


  业内人士表示,罗欣药业是近年来首起港股成功私有化退市后再次在A股借壳上市的案例。而且,私有化前后罗欣药业一直保持着业绩增长,2016年至2019年,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4.26亿元、4.66亿元、5.12亿元和6.34亿元。


  在此次借壳上市的重组方案中,罗欣药业做出的业绩承诺是,在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实现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5.5亿元、6.5亿元和7.5亿元。


  成功“转战”A股的罗欣药业能否延续之前的业绩增长?从2019年超额完成业绩承诺来看,还是令投资者相当欣慰的。但2020年上半年业绩预报净利润为1.75至2.2亿元,简单年化核算其全年利润在3.5亿元到4.4亿元之间,这个利润水平远远低于上述业绩承诺。


  另外,从研发角度分析,投资者或许也能发现一些端倪。截至2019年年末,罗欣药业研发人员502人,较2018年同期增加了73人;研发投入金额为4.86亿元,较2018年减少了7.48%;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4%,较2018年下降了2.05个百分点。2019年该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比率为13.55%。


  从今年年初至7月15日收盘,罗欣药业的股价总体上涨了5.28%,同期所属行业板块的涨幅为44.21%。


  今年以来的股价涨幅被板块涨幅甩得远远的,这或许多多少少说明了一些问题。


(责编编辑  张丽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