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芯能科技半年报净利润涨3倍 IPO前未充分披露风险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笔尖    时间:2020-08-06





360截图20200806094427997.jpg

  8月5日晚间,芯能科技(603105.SH)发布上半年成绩单,净利润同比增长3倍的业绩不可谓不靓丽。该公司表示,自建和收购持续扩大高毛利率的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规模,合理控制低毛利率业务规模,是其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


  然而,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注意到,在8月5日当天,芯能科技股价在上午收盘前快速涨停,难道这一利好消息提前泄露了?此外,该公司因在IPO前未能如实、充分地披露产业政策已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及其重大影响,2020年4月1日,证监会决定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业绩持续增长


  8月6日,芯能科技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18%至2.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00.49%。而在今年一季度,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5.87%至0.93亿元,净利润大幅增长23倍至873.26万元。


  上半年,芯能科技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光伏产品研发和制造、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及服务(为客户开发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5亿元、6163.03万元、250.0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2.03%、26.88%、1.09%。


  芯能科技主营业务包括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及服务(为客户开发分布式光伏电站)以及光伏产品研发和制造。


  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是销售自持分布式电站所发的电量。芯能科技与屋顶资源业主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以业主需求为导向,在电站建成运营后,所发电量按照一定的电价折扣优先供应屋顶资源业主使用或者支付屋顶资源业主一定的租赁费用。若电站所发电量供屋顶资源业主使用后尚有余电,则余电全额上网,总体原则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为外部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者提供电站开发服务,是芯能科技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及服务的主要销售模式。


  为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8年以来,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陆续对光伏产业政策作出调整,引导光伏发电走向市场化,减少补贴依赖。


  2019年,行业首次引入竞争性方法对需要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进行配置和全国统一电价排序,旨在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促进光伏无补贴发展。同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启动了2019年光伏发电国家补贴竞价项目申报工作。此次补贴政策针对新投运的光伏电站实行了补贴竞价新机制,标志着光伏发电步入了“竞价时代”。


  2020年上半年,芯能科技通过自建和收购持续扩大高毛利率的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规模,合理控制低毛利率业务规模,提升公司经营的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上半年,该公司累计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容量约466MW,较上年同期期末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容量349MW,增加117MW,同比增加33.52%,另有在建、拟建和拟签订合同的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约142MW。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芯能科技主营业务毛利率为46.91%,较上年同期的主营业务毛利率51.59%小幅下降。芯能科技解释称,主要是受国家光伏产业政策调整影响,光伏发电行业逐步市场化,新增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毛利率有所降低,同时低毛利率的光伏产品业务收入比重上升,导致整体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


  IPO前未充分披露风险  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监管


  2018年6月15日,芯能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获得证监会核准,并于同年7月9日上市。次年4月26日,该公司披露的2018年年报显示,当年实现收入3.84亿元,同比下滑58.97%,实现净利润4163.26万元,同比下滑60.42%。


  芯能科技解释称,2018年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是,2018年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陆续调整光伏产业政策,针对新投运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加快了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的强度。


  经查,证监会发现芯能科技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封卷前和核准前未按照相关要求及时报告产业政策已发生重大变化对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招股说明书亦未能如实、充分地披露产业政策已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及其重大影响。


  2020年4月1日,芯能科技收到证监会决定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的通知。


(责任编辑  张丽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