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阅读 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4-27





20210427082414724.jpg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喷涌而出,搜索唾手可得,身处其中的我们很难不被其裹挟。碎片化获取信息、快速汲取养分……现代化生活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又使我们逐渐沉迷于庞杂的信息中无法自拔。当我们不断为了生活而奔波时,有没有想过在书籍中放飞自我?


  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3位阅读推广人的世界,通过阅读推广人的讲述,激励更多人停下忙碌的脚步,留出时间去阅读、思考,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学习习惯和精神追求。


  “故事人”志愿者周秀怡: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窗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对于有的人来说,读书似乎越来越奢侈,而周秀怡的人生却因读书而更加美好。


20210427082458724.jpg

  ▲ 周秀怡在故事会现场


  2014年是一个分水岭


  2014年,一个普通的来电让周秀怡的生活与阅读推广开始结缘。在这之前,她只是一位喜欢闲暇时自己读读书、给孩子读读书的全职妈妈。


  回忆起那段往事,周秀怡依然印象深刻。那是北京市通州区图书馆副馆长桂筱丹打来的,桂筱丹想邀请她一起筹建一个给3岁至6岁儿童讲故事的公益团队。周秀怡没有犹豫,热情地答应了。“了解周秀怡的朋友都知道,她特别热爱读书,朋友圈里经常会记录她的读书日常以及分享一些读书心得,还会晒一些亲子阅读的情景。”桂筱丹说。有不少人习惯关注周秀怡每天更新的朋友圈,从孩子8个月开始,她就坚持每天给孩子读绘本,从幼儿园大班开始读儿童故事,直到孩子上小学。在她的努力下,今年10岁的儿子已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现在儿子读完书会主动和妈妈分享他喜欢的片段,并深入探讨,儿子的变化让周秀怡认识到读书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但是,读书需要一个社会氛围,需要更多的人一起营造。”周秀怡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可以在书本中获得知识、养成习惯,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来自各行各业的“故事人”


  从2014年起,公益“故事人”团队开始组建,周秀怡通过通州区图书馆平台,招募爱读书、有爱心、爱孩子的志愿者。团队中有多才多艺、会弹吉他、会讲故事的故事爸爸,有了解孩子心理、极具亲和力的故事妈妈,也有年轻可爱、知识面宽广的故事姐姐;他们有些是幼儿园园长、大学老师、小学老师,有些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这是一群富有爱心而又积极进取的志愿者,这些年来,有人因为工作调动而离开,但依然准时回来做志愿服务,很少有志愿者的流失。7年光阴荏苒,只有不断成长起来的小朋友,没有中断的故事。“为什么你们团队会这么稳定,可以发展得越来越好?”周秀怡也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她说:“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想为孩子做些对他们成长有益的事。”


  不仅是讲故事那么简单


  讲故事没有那么简单。如何认识绘本、讲好绘本、组织好一场故事会活动,是摆到周秀怡面前的一道道难题。


  她曾经有深刻的体会。儿子4岁时,一天她从图书馆借回一本无字书《七号梦工厂》,读文字长大的周秀怡完全读不懂没有字的图画书,没想到儿子却抓在手里看了半个小时。当时,她好奇为什么成人看不懂的无字书,孩子却能读得津津有味?当孩子熟睡后,她又仔细地一遍遍翻阅无字书,那是她第一次认识到无字书的魅力。她说有一天一定要把无字书分享给更多的家庭。


  因为要带领“故事人”团队,周秀怡深深感到儿童心理学知识的欠缺,为此,她专程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旁听了两年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


  “一场故事会大约1小时,通常有30个家庭参与,团队成员采取相互配合的方式展开活动。”周秀怡说,一场活动最少需要两个“故事人”,一个主讲时,另一个做场控。


  “可别小看场控,要维持好学龄前孩子的现场秩序,团队想了各种办法。”如通过小朋友喜爱的玩偶剧方式,告诉小朋友及家长在故事会上怎么做,哪些行为会影响其他小朋友听故事等。经过多轮故事会前玩偶剧的表演,小朋友现在知道在公共环境该怎么做。


  每场故事会之前,“故事人”都会共同讨论书的主题、内容、讲读方式、策划方案,会后讨论本场活动的不足之处。“故事人”不断尝试不同形式的故事会延伸活动,如将故事和音乐、游戏、绘画、手工、道具表演、情境表演等相结合。“故事人”还专门给特殊儿童提供讲故事服务。为了给自闭症儿童做故事会,周秀怡团队足足准备了一个月——阅读相关自闭症儿童的书籍,请教专业人士,撰写策划方案等。活动当天,讲完故事《变变变》之后,他们选取了最简单的手指画延伸活动,让孩子用自由的方式去表达内心感受。令周秀怡难以忘怀的是,“那次活动结束后,有一位小朋友在妈妈的引导下亲吻我的面颊,还拥抱了我们的志愿者。”周秀怡心里暖暖的。在她看来,孩子听完故事后喜欢上故事或记住故事中的某个角色,有再次翻阅书籍的渴望,或听完故事拥抱故事人,这些都是对“故事人”精神上的最大奖赏。


  “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团队的力量可以让儿童阅读推广如潺潺溪水绵延开去。”周秀怡明白,这些年故事人团队秉承的信念就是来自一批批天真无邪的孩子给他们带来的无穷力量。


  喜欢阅读 享受过程


  哲学家叔本华说:“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周秀怡的阅读之路也是如此。如果说以前的自己只是孤身一人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感,那么现在的自己就是和一群有共同追求的人追逐梦想。这种乐趣不仅来自孩子,也来自团队中的每个人。周秀怡喜欢阅读,更喜欢与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因为她知道,儿童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想象力、感受性的时代,儿童新鲜、柔软的心灵,到处是感知生活的触角。这是她在朱自强先生的《经典这样告诉我们》中读到的一句话,也成为她过去乃至将来孜孜以求、不断努力的方向——让阅读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窗。


  先锋沙溪乡村书店店长刘雅婷:一壶青梅煮酒 一间乡村书店


  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沙溪镇黑潓江东岸的北龙村,有一家乡村书店——先锋沙溪白族书局,是被誉为“全球最美书店”的南京先锋书局的第16家分店,店长是一位年轻姑娘,她叫刘雅婷。


20210427082605724.jpg

20210427082606125.jpg

  ▲刘雅婷在先锋沙溪白族书局


  声音柔美细腻、笑容可掬的刘雅婷从小生活在乡村,在她的记忆里,淳朴简单的乡村生活占据了她童年的很多时光。与很多不愿意留在乡村的年轻人不同,她更喜欢乡村生活的恬静与远离喧嚣的纯美。这也是她选择回到乡村、撑起一家乡村书店的初衷。


  粮仓变书仓 书香醉伊人


  2020年5月1日,经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先锋沙溪白族书局开始试营业。对未来信心满满的刘雅婷面对记者对实体书店回暖的提问却不置可否。在她看来,一家书店能够维持下去,需要很多因素的合力才能促成,如政府的政策扶持、本地的历史文化氛围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等。虽然遭遇了疫情,但是瘦小文静的刘雅婷内心坚不可摧。她说:“一味悲观等待无济于事,只有一直向前走,才能知道前方会遇到什么,思虑过多只会捆住自己的手脚。”


  刘雅婷的书局坐落于沙溪,这里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镇,曾是马帮走南闯北的落脚处,也是各类货物东西往来的交汇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这里的怡人风景与书店的气质极为相称。


  为了将书店开进每个喜爱阅读人的心里,先锋沙溪白族书局的设计也颇费了一番功夫。其主体由曾经的北龙村粮仓改建而成,黄泥墙体被保留下来,木屋顶上铺着青灰色瓦片,若非墙面上的“先锋”二字,这看起来就是一间素雅的民房。


  与书仓相对的是咖啡厅,由一排平房改建而成。这里是读书人的小憩之地,装潢内饰继承了先锋书局的气质。先锋沙溪白族书局最高的建筑是诗歌塔,循阶而上,一步一句,语出木心、言自北岛,再惜字如金的人来此,都很难不读出声来。有意思的是,诗歌塔原是一座闲置的烤烟房,改建后的烟囱往外冒的却是书香。


  从陌生到熟悉 村民的休闲空间初养成


  从先锋沙溪白族书局开业至今,刘雅婷的日常在有张有弛的节奏中持续向前。晨起打开店门,一缕阳光洒进来,刘雅婷和同事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打扫卫生、清点库存、收拾书籍、接待读者、补货等。她喜欢这种时快时慢的工作,客流较多、忙得不可开交时,她会觉得生活充实;人少时,她便会去店里的一个角落,捧起一本书,徜徉书海,或是望向窗外,放飞思绪。


  这里有她熟悉的静谧氛围,也有她乐于相处的淳朴村民。她希望书局可以影响这里的人和事,毕竟她曾有过一闪而过的念头:如果我小时候家乡有这么美的书店该有多好。


  还记得先锋沙溪白族书局刚开业的一天,有几位婆婆从农田干活回来时路过书店,怯生生地向里面探了探脑袋,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当刘雅婷热情地邀请她们进来时,她们指着自己被泥弄脏的鞋,忙摆手说担心弄脏书店的地板。


  经过近一年的营业,如今的村民对这里已经完全熟悉,在他们眼里,书店不是高大上无法企及的殿堂,而是家门口可以带着孙子来学习,可以乘凉、唠家常的休闲场所。“尤其是孩子,书店开业后,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这里看书学习。”刘雅婷说,读书的氛围慢慢熏陶着这里的孩子。


  书店开在这里就是希望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乡村,走向城市,成为新一代城市人,而乡村居住下来的只有老老少少。在先锋书局最初入驻乡村时,南京先锋书局创始人钱小华就被无数次追问:乡村的空心化,会不会影响书店的营收?钱小华曾这样回答:要改变乡村空心化,就得有文化力量的注入。先锋沙溪书局选择乡村正是希望通过一家书店的努力,使更多人有空间、有机会享受阅读的乐趣。


  对乡村的空心化,刘雅婷表示自己从未想过,她只知道,内心的风一直吹向这里,经营一家乡村书店是自己的心之所向。就如她所说:“不管怎么样,书店开在这里,就有希望。”


  温州图书馆馆员林中牧:生命底色是阅读


  阳光透过落地窗照得阅览室一片亮堂,整齐的书架上是琳琅满目的书籍,三三两两的读者捧着书籍静默阅读……这是浮现在林中牧脑海中关于图书馆的美好画面。作为一个酷爱读书的人,转行从事图书馆工作他才发现与书为伴的日子才是最惬意的。


20210427082749724.jpg

  ▲林中牧(左一)与团队成员讨论漫画剧本


  通过漫画推广阅读


  新媒体部,听起来像在媒体单位,却的确出现在图书馆里。刚刚接触这份工作时,林中牧以为非常容易,他想,多年的媒体从业经历不是吹来的,可是真正接手后才知道其中的艰辛。他们要将其他部门的活动、馆里的借阅规则、馆舍指南等用漫画或者新媒体手段表现出来,用通俗风趣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图片和视频将推文变得有趣易读。“形式活泼有趣,才能传递给更多的人,帮助他们降低来馆难度和阅读门槛。”在林中牧看来,这种推广非常重要。


  为了找到读者更乐于接受的形式,他们想尽各种办法。让漫画主角温小图当主持人,推出温州图书馆书单给读者参考;用新媒体稿件反复宣传线上借阅规则与馆舍使用指南;举办各类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


  “我叫温小图,是温图的馆员。我们要有直视疫情的勇气,更要有对抗疫情的勇气。狡猾的病毒啊,接受制裁!吃我亿发欧拉欧拉拳吧!只愿图书馆早日恢复往日的繁华……”在温州图书馆的公众号上,美少女温小图总会定期和读者见面,给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收获了不少粉丝。“粉丝还会在漫画里给温小图拉CP,和其他男主角凑成一对,特别有趣。”每次看到他们创作出来的漫画人物如此受欢迎,林中牧和同事都能激动很久。


  我们是制造“有趣”的人


  虽说在图书馆工作,林中牧和新媒体部的小伙伴干得却是更新奇的活儿。这几年,他从一个只会写稿的“单细胞”完全转型成为会做动漫、会搞直播的“多细胞”。他和其他人一样,想要保持新鲜的想法,就要不断学习、查阅相关书籍、浏览各种网站,看网友到底喜欢玩什么。“我们总想着把这些新玩意儿放在图书馆的宣传里,是不是也挺好玩的?毕竟,想要让读者觉得有趣,我们自己得先觉得有趣。”林中牧笑呵呵地说。


  有一次,馆里出台了新政策:温州图书馆办读者证不需要押金。要把这个宣传点做成新媒体产品宣传出去。为此,他们一起编故事、讨论、写剧本,用一个生动的故事演绎出来,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这是一个相互激发的过程。我们创作的作品收获了大批粉丝,得到认可就更能促进我们再创作。整个过程充满激情、创意与成就感,不仅给了我们阅读、学习的动力,也给我们带来不断成长的乐趣。”聊起新媒体创作的心得,林中牧像一个兴奋的孩子,他喜欢团队中相互鼓励与共同进步的氛围,这也是他们始终充满活力的原因之一。


  我的生命底色是阅读


  有的人喜欢自诩从小美到大,林中牧却喜欢说从小读到大。他阅读的类型比较多,但最喜欢的还是文学作品,比如,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红拂夜奔》《革命时期的爱情》、王朔的《看上去很美》等。这些书他反复读了很多遍,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悟。“每个人对阅读的体感就是这样,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发生更深刻的改变。”通过阅读,林中牧感受到身心的充盈,书籍就像自己的一位朋友,需要不时地与它倾诉心声。


  其实,林中牧一直对阅读保持着饱满激情的动力不仅来自于自己的爱好,还来源于他接触到的人。林中牧曾经在温州市府路城市书房遇到一位志愿者,他是一位残障人士,因为车祸伤了腿,心情十分低落,但他遇到了城市书房,是那盏在深夜都会为内心孤寂的人亮起的灯,重新点燃了他对生活的热情。他主动当起了志愿者,打扫卫生、维持秩序、帮助读者。有他在,城市书房也变得更加舒适温暖。


  这样的故事,林中牧一直在细心收藏,就像永不褪色的照片永远留存在自己的记忆深处。每每遇到心情阴雨天,他就会翻出来,温暖自己、激励自己,用阅读改变自己。(杜洁芳)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人提供)


  2021年4月22日《中国文化报》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用心阅读 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

20210427082332179.jpg


  转自:文旅中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