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泰民安脸”中感受文化自信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1-03





  最近一段时间,“国泰民安脸”在网上很流行。先是一位割稻谷的云南女孩,小麦色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让网友们惊叹看到了丰饶中国和幸福生活。后来又有一位美丽的青岛新娘,让人直呼看到了心中的“国泰民安脸”。“国泰民安脸”火了以后,越来越多的网友在网上晒出照片展示自己。穿汉服、撑纸伞、麻花辫、旗袍风……形象赏心悦目,令人目不暇接。

  所谓“国泰民安脸”,虽然是网友们自创的语言,却形象地概括了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看完网上点赞量高的“国泰民安脸”,大体能归纳出这么几个特点:肤色健康、脸型圆润、亲切自然。透过“国泰民安脸”,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气质高雅、自信大方等词语。

  受网友们欢迎的“国泰民安脸”,其实一直都是传统文化偏爱的形象。比如《红楼梦》描写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薛宝钗“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在现实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国泰民安脸”当属央视主持人群体。他们形象端庄,秀丽大方,受到男女老少的共同喜爱。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媒体逐渐被所谓的“锥子脸”“高级脸”霸占。在这股风气的推动下,明星偶像瘦身整容几乎成为常态。一些文化艺术机构创作时,也总是摆脱不了高颧骨、眯眯眼、雀斑脸等元素的影响,让人怀疑是在刻意迎合国外审美。看多了这些形象,难免会审美疲劳。有网友还担心我们会失去自己的特色。

  “国泰民安脸”受欢迎,是传统审美的一次回归。这个苗头,其实早已有迹可循。比如,在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教材事件中,不少网友很喜欢老教材。因为那时候图中人物都是大眼睛、圆脸庞,老人慈祥、孩子可爱,大多数人看了都觉得舒服。反观现在,受文化西强东弱的影响,我们的审美一度发生了偏差。于是出现一种现象:业界觉得美的、高贵的,广大网友不以为然。网友们觉得好看的,业界又会觉得少了点“国际味”。这种撕裂,其实就是东西文化、外部文化和本土文化相互角力的结果。

  网络是民意的汇聚地。从此前抵制眯眯眼,到今天追捧“国泰民安脸”,其实就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审美纠偏,说明越来越多的网友热爱传统的美,对“美”有着自己的理解,并不会人云亦云。这提醒广大文艺工作者,艺术创作一定要多考虑普通群众的需求,作品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何为美,以何为美?回答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审美观,还涉及谁来定义“美”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国泰民安脸”走红,更是文化自信的结果。美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它会随着时间的维度改变,比如,唐朝以富态为美,宋代以文雅为美;也会随着空间的广度变化,比如西方崇尚张扬之美,东方欣赏内敛之美。因此,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个人喜好去追求美。但也要看到,尊重个性之美,更不能忽视共性之美。就好比一桌美食,人们可以追求不同的口味,产生不同的偏好。但对主食的需求基本一样。网友们当前热爱的美,就像是滋养中华民族茁壮成长的养料,是传统文化长期浸润的结果。他们大声地表达对“国泰民安脸”的喜爱,正是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体现。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富裕,越来越多的人切身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激荡起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这让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必然还会有更多“国泰民安脸”式的文化自信元素涌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必然会更加辉煌灿烂。


  转自:福建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