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 稳投资实现良好开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4-18





  新疆伊犁州昭苏天马机场建成投产,广州、深圳等一批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以及瑞金等一批新建机场工程加快建设……今年以来,我国扎实做好稳投资各项工作,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当前,我国投资形势如何?今后投资的重点和举措有哪些?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围绕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预计一季度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据统计,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2个,总投资5200亿元,其中审批24个、核准8个,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能源、高技术等行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欧鸿介绍,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投资增长12.2%,实现良好开局,稳投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呈现出不少亮点和特点。


  从投资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增势较好。1至2月,制造业投资延续了去年以来快速恢复的势头,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


  从投资结构看,投资质量不断提升,结构逐步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社会领域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其中,卫生和教育投资增长迅速。


  从资金来源看,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共同发力。1至2月,实际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较快,财政资金早发力的带动效果明显;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增速较去年全年明显提高。


  从发展趋势看,投资先行指标向好。目前,新开工项目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将对投资稳定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虽然3月份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保持投资平稳增长面临一些压力,但总的看,当前稳投资工作具备不少有利条件。”欧鸿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用规模较大,将对今年投资增长形成重要支撑。投资增长点较多,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双碳”领域项目、发展新兴产业、实施新型城镇化等方面仍有较大投资空间。各地方、各方面稳投资工作积极性高,且力度大。预计一季度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今年一季度,国内新建5G基站8.1万个,总规模超过150.6万个;千兆网络端口新增54.9万个,总量达到841万个,具备了覆盖3亿家庭的能力。目前,我国已建设5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中国天眼”系统等科技装置。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说,今年以来,我国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适度超前投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孙伟认为,民间投资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主体多元化,各级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其他机构都能参与进来;二是规模多样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投资规模跨度较大,从几十万元到上亿元不等,且模式多样,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很多都是初创企业的小规模投资;三是运营市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立足于市场和行业需求,其商业模式更多依靠市场的自主选择,在这些方面,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今后将进一步调动市场主体活力,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孙伟表示,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降低投资门槛。加大信贷支持,创新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要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目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逐步铺开、抓紧实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


  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所说,民生连着民心,解决好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等老百姓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


  “疫情之下,身边的医院给不给力?老龄化叠加‘三孩’政策,‘一老一小’怎么办?这些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都是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孙志诚说。


  孙志诚表示,要积极支持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建设,筑牢基层公共卫生防控“第一道防线”;支持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增加人民群众身边的好医院、好医生,减轻病人异地求医的负担。重点支持公办养老托育机构建设,创新性支持普惠养老、普惠托育、普惠幼儿园、全民健身等设施建设,解决孩子“入园难”“入园贵”、老人安心养老服务何处寻、群众健身去哪里等难题。支持残疾人服务设施、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等设施建设,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兜牢社会底线。


  “面对当前疫情持续散发多发的形势,我国将保持和加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孙志诚透露,今年将重点针对“外防输入”的紧迫需要,提升重点地区疫情防控能力。针对“内防反弹”的短板弱项,实施疫情防控救治相关重大工程。在全国布局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积极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逐步覆盖到全国所有省份。同时,谋划推出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等重大工程,进一步织牢织密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记者 刘坤)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多机构预测明年GDP增速为6.7% 稳投资将成增长核心

    多机构预测明年GDP增速为6.7% 稳投资将成增长核心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临近,多家机构预测,明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将围绕稳投资和促消费展开,全年经济增速或达到6 7%。
    2017-12-06
  • 下半年稳投资成为“以稳应变”的重要一招

    下半年稳投资成为“以稳应变”的重要一招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今年以来,投资增速已经连续放缓6个月。怎么看待当前的投资形势?投资增速持续放缓的原因有哪些?下半年应当如何稳投资?
    2018-08-06
  • 【聚焦六个稳】稳投资 补齐短板增强后劲

    【聚焦六个稳】稳投资 补齐短板增强后劲

    今年上半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升,为下半年“以稳应变”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各地各部门采取了哪些相关政策措施?下半年稳投资应该怎么干?
    2018-08-20
  • 新一轮政策“组合拳”将加码稳投资

    新一轮政策“组合拳”将加码稳投资

    记者从业内获悉,稳投资还将持续加码,有望迎来新一轮政策支持,包括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推动出台政府投资条例、推广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等。
    2018-09-1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