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红利添后劲 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决定性进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5-10





地方国企主体任务进展逾九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冲刺收官


  经过近两年的持续攻坚,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决定性进展,主体任务完成进度超过90%。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在5月7日举行的“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上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整体进入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接下来,将锚定“三个明显成效”的目标,奋力夺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胜利。


  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


  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地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工作要求,以空前力度推动国企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亮点。


  比如,安徽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投资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通过重组整合有力助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福建大力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组建福建省大数据公司,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打响数字福建品牌。


  “高标准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坚持一贯到底,确保落地见效。”山东省国资委主任张斌表示,山东省建立工作闭环,压实改革任务,逐项任务均明确工作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层层立下“军令状”。同时,实施全过程督促、穿透式核查。截至目前,山东省各省属企业和各市三年行动整体任务平均完成进度超过90%。


  地方国企改革扎实推进,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扫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改革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


  数据显示,地方一级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全面完成党组织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制定工作,一级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已建董事会企业90%以上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各级子企业经理层签约率达到95%,已开展中长期激励的子企业占具备条件的企业比例超过80%;全国省一级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比例达到98%。


  经营业绩是衡量企业改革发展成果的试金石。2021年,地方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83.7万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35.4万亿元、1.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7.4%,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


  “总的看,三年行动形成了一批理论、实践和制度成果,有力促进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了广大职工改革获得感,形成了坚决深化改革、大力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郝鹏表示。


  改革释红利添后劲


  在推进三年行动中,地方国企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形成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发挥了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作用。


  “去掉行政身份兜底,所有人直面市场、背水一战、凭业绩说话。”河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成冬梅表示,打破“铁饭碗”,董事长也辞去省管干部身份,真正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有力推动企业全员攻坚、全员创效。2021年,河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人均管理资产8亿元,人均创造利税1500万元,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作为连续9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广汽集团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上持续发力,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建强建优董事会,深入推进职业经理人改革,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打造卓越董事会,锻造公司治理决策主体。”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广汽集团入选“双百企业”后,进一步推动董事会来源多元、结构合理、有效制衡、高效运作。企业还强化董事履职保障,全面落实董事会职权。


  治理效能提升,发展后劲更足。今年一季度,广汽集团实现利润总额106亿元,同比增长37%;新能源自主品牌广汽埃安销量达4.5万辆,同比增长155%。


  确保实现“三个明显成效”


  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进入关键阶段。郝鹏表示,要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在落地见效上下功夫,确保取得“三个明显成效”。


  具体来说,要确保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确保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确保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构建起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框架,但在落地见效上还有差距。按照部署,国资国企系统要进一步推动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加快完善并落实党委前置研究清单,明确研究事项分类标准,真正厘清党委会和董事会、经理层等其他治理主体的职责边界。进一步推动董事会配齐建强高效运转,科学落实外部董事占多数要求,加大外部董事管理监督,加快落实重要子企业董事会职权。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当前,一些地方企业仍存在盲目扩张冲动,热衷铺摊子上项目,走粗放增长的路子。国资国企系统要突出主责主业,推进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围绕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推动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活力不足、效率不高”是国企老大难问题,也是三年行动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下一步,要加快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在各层级企业全面深入实施三项制度改革,构建更加系统集成、精准有效的正向激励体系。要加快推动混改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指导混改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混改全过程监督。要加快构建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机制,进一步深化政企分开,让国有企业更深融入市场经济。(记者 周雷)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政策面给力 国企混改将稳妥推进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国企改革的部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7-03-22
  • 多地勾勒国企兼并重组路线图

    多地勾勒国企兼并重组路线图

    上海、广东、重庆、四川、山东等多省市近期纷纷制定2017年相关改革细化方案和试点计划,加速国企改革步伐。
    2017-03-24
  • 国企混改将全面提速 专家:突破口或在商业类企业

    除了去年明确6个试点企业与七大重点领域推进混改之外,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态称,2017年混合所有制的突破口要进一步扩大。专家预计,突破口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分类中的第二类,即商业类企业。
    2017-04-06
  • 天津等20多个省市推进员工持股 试点企业将扩围

    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昨日,天津、北京、上海、江西、山东、广东、重庆等20多个省市明确要推进地方国企员工持股试点,并且多个省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落实意见或方案已经出台,试点企业名单将进一步扩围。
    2017-05-0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