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政策巩固服务业回升态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7-05





  最新数据显示,进入6月份,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服务业生产指数下行势头减缓,部分接触性服务业降幅收窄明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比上月上升5.8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服务业改善态势有望延续。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深入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延续服务业回升态势。


  降幅明显收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月收窄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业降幅收窄明显。进入6月份以后,服务业恢复性增长态势更加均衡。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消费相关服务业呈现强势恢复态势,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文体娱乐以及旅游相关行业的6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5月份均有大幅上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服务业生产指数降幅收窄,一方面得益于上海等地疫情得到遏制,并逐步推动复产复市,交通物流受阻情况有所缓解;另一方面得益于稳经济政策落地见效,各地出台助企纾困和扩大消费举措,特别是通过发放消费券等举措促进居民消费释放,有效提振服务消费。


  “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消费能力基础坚实。”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随着供给能力逐步恢复,消费潜力加速释放,与商品消费相关的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等行业恢复还会加快。


  疫情之下,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前5个月,实物商品网络零售增速加快,线上消费占比持续提升。


  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超市等自助式零售业态和社区零售店商品销售增势较好。数据显示,前5个月,限额以上单位超市和仓储会员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和12.3%,便利性较高的食杂店和便利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和4.7%。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邹蕴涵认为,在物流畅通及复工复产提速带动下,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改善。同时,随着市场销售有所好转,生活性服务业活跃度有所提升,批发零售等行业运营条件明显改善,餐饮服务业降幅也趋于收窄。


  推进复工复产


  今年2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三个部门出台了纾困服务业43条政策措施,并持续推动政策落地。当前,各项纾困政策措施正逐步落地,成效初步显现。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部分地区疫情仍在反复,接触性、聚集性特征明显的服务业恢复发展仍面临一定困难,要在做好精准防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复工复产。服务业的复工复产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将疫情对经济的干扰降到最低。


  5月底,国务院出台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在一揽子政策基础上,各地各部门应加大调研力度,针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轻资产、规模小、资金少、人力成本高等特点,进一步细化政策举措,重抓政策落实。”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表示,针对生活性服务业,应出台多维度鼓励消费的政策举措,提振居民消费预期。此外,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服务业特别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技术服务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助力高技术服务企业拓宽市场渠道,加快发展步伐。


  赵萍表示,要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的经营活动,千方百计保住疫情防控成果,这是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同时,根据具体行业和企业面临的困难,将退减税、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社保缓缴等相关政策落地见效,帮助企业纾困。


  邹蕴涵建议,加大对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性服务业的帮扶力度,建立起服务业复工复产白名单等制度,形成具有弹性、符合实际的服务业恢复程序。


  有望稳步向好


  专家表示,随着疫情影响逐渐降低,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恢复,叠加国家和地方各类支持性政策效力不断显现,服务业有望实现整体快速复苏。


  “各地已经逐步积累起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6月份服务业常态化经营有较大恢复。”赵萍认为,二季度服务业发展会保持持续向好态势。


  近年来,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高技术服务业吸收外资不断增加,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能力不断增强,数字技术带动下的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服务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速。郑伟表示,尽管受到疫情较大冲击,但我国服务业发展基本趋势是向好的。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各地复工复市复商提速,6月份多数服务业已恢复正常营业,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已经处在景气区间。刘向东分析,二季度服务业生产指数有望继续改善,同时服务业结构继续呈现优化,即受疫情冲击较小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仍会保持较快速增长,有望推动相关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处在景气区间。


  邹蕴涵认为,6月下半月未出现大范围疫情,服务业进一步修复。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恢复相对更快,与工业制造业运行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也随之较快恢复,但在预期谨慎、意愿趋于保守的情况下,生活性服务业反弹稍显迟缓,其中餐饮消费恢复相对更快,文旅消费复苏仍待加强。(记者 冯其予)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3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降至52.2 6个月来最低

    记者6日从财新网获悉,3月财新中国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为52 2,低于2月0 4个百分点,为6个月来最低。这一走势与统计局公布的服务业PMI相反。统计局公布的服务业PMI指数为54 2,高于2月1个百分点。
    2017-04-07
  • 一线城市发力服务业扩大开放 金融等领域成培育重点

    一线城市发力服务业扩大开放 金融等领域成培育重点

    记者日前获悉,作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北京市已完成试点任务的80%,未来还将采取相关措施加快培育金融、文化创意、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017-07-07
  • 一季度服务业继续领跑国民经济增长

    一季度服务业继续领跑国民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25日公布,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112428亿元,同比增长7 5%,增速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高出4 3和1 2个百分点,服务业继续领跑国民经济增长,小微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创近4年来最佳开局。
    2018-04-26
  • 完善标顶层设计方案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正在酝酿

    完善标顶层设计方案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正在酝酿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制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等顶层设计方案,包括建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鼓励服务企业做大做强等多措并举,强化政策储备,推进服务业振兴发展。
    2018-06-0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