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体投资环境持续优化 吸收外资总体保持稳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6-16





  近年来,中国在大幅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性措施方面迈出较大步伐,在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上不断加大力度。商务部外资司近日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吸收外资总体保持稳定。政策实施体现了中国改善和提升投资环境的决心和行动,统计数据体现了有关行动的落实情况。尤其考虑到当前全球复苏乏力的整体情况,以及部分国家政策外溢效应的巨大影响,中国在吸收外资方面取得的成绩更是有目共睹。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商务部外资司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159家,同比增长11.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41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7%。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吸收外资总体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人们听到了一些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质疑声。有人认为,中国对外国在华企业及其投资存在歧视性待遇。不过,无论从政策实施还是数据增长来看,这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判断中国投资环境是优化还是恶化,需要从整体情况予以把握。
 
  从具体政策行动看,近年来,中国在大幅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性措施方面迈出较大步伐。两次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最近一次修订已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将2015年版的93条限制性措施减少到62条,同时不断缩减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由2013年的193项大幅缩减至目前的122项,未来还将进一步缩减。
 
  在加快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上,中国也采取了迅速而高效的修法行动,特别是修订了《外资企业法》等4部法律。自2016年10月份起,在全国范围内对特别管理措施之外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和变更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改变了已经实施30多年的对外资“逐案审批”制度。
 
  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中国尤其注重加大力度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在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享受“中国制造2025”政策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今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明确20条极具含金量的措施,既包括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准入限制,也包括支持内外资企业同等享受“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政策措施,进一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政策实施体现了中国改善和提升投资环境的决心和行动,统计数据体现了有关行动的落实情况。尤其考虑到当前全球复苏乏力的整体情况,以及部分国家政策外溢效应的巨大影响,中国在吸收外资方面取得的成绩更是有目共睹。
 
  联合国贸发会议日前发布的《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投资和数字经济》显示,2016年中国外资流入量为1337亿美元,同比小幅下滑1%。尽管数据有所下滑,但在全球跨国投资普遍下降、亚洲发展中国家外资流入量大幅下跌15%的情况下,中国吸收外资总体保持稳定难能可贵。报告将中国列为2016年全球引资东道主中的第三位,也充分说明中国仍然是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热土。
 
  从国内统计数据看,外商投资也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极端情况。在主要投资来源地中,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欧盟投资保持较高增速,今年前5月实际投入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2.7%、41.8%和6.2%。此外,我国也正吸引更多“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企业来华投资。从今年一季度数据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781家,同比增长40%,实际投入外资金额84.5亿元。
 
  中国欧盟商会日前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2017》显示,大多数欧盟在华企业的经营业绩得到改善,55%的受访企业报告其2016年营业额实现增长,比2015年增加5个百分点;71%的受访企业报告其2016年税前利润接近2011年的最好水平;61%的企业认为中国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上述受访企业的态度已充分说明了中国大市场开放程度正在加大而不是缩小的事实。(冯其予)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各地促民资重大项目陆续落地 将着力优化投资环境

    各地促民资重大项目陆续落地 将着力优化投资环境

    优化投资结构,鼓励民间投资成为推进2018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近8%,民间投资同比增长超过8%,民间投资回升幅度明显。
    2018-03-28
  • 抓住机遇 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赵昌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的发言可以用三个观点来概括:第一,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或者产业变革的机遇,直接决定着中国制造业未来的竞争力...
    2017-03-20
  • “中国制造”如何转型升级?

    振兴实体经济,重振“中国制造”雄风,根本是从企业自身出发,从提高产品品质入手,应以“工匠精神”推动制造业供给侧改革,进行“二次创业”,
    2017-03-21
  • 我国正描绘中国制造“新版图”

    记者12日从工信部获悉,《“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正在组织修订,将于近期印发。该指南旨在把《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任务和各地资源禀赋相结合
    2017-03-2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