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成为吸引外资“新高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7-02





  日前,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研发的商汤科技公司宣布年内在西安市设立区域总部的计划。至此,百度、阿里云、腾讯、科大讯飞、商汤5家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相继完成了在西安的布局。这些企业看重的是当地丰富的人才科教资源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的特点在西部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近几年,在全国经济增速的第一方阵中,西部地区居于前位。


  数据显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到201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7万亿元增加到18.4万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的占比上升至20.5%,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前10年的打基础阶段,通过基础设施、交通干线、能源工程、生态等多方面建设,为西部地区更好更快发展筑牢基础;第二个是2010年以后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阶段,围绕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不断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陈耀表示,当前,西部地区在大数据、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生物医药、特色旅游等多方面的产业优势不断释放。


  西部城市的千亿级产业发展加快推进——


  重庆加速向国家现代制造业基地转型。国家41个工业大类中重庆有39个,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制造业两个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贵阳成为大数据的一个“代名词”。2018年,贵阳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增长22.4%;累计建成大数据产业园10个。


  昆明全力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昆明市接待游客1.6亿人次,增长20.3%,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增长35.5%……


  “西部地区一方面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论是基础打造还是新兴产业发展,都亮点频现、活力迸发。”陈耀说。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以及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国际贸易大通道的建设,西部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也迎来了新机遇。


  “通过多年的发展,西部地区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从开放末梢向开放前沿转变。”陈耀说,西部地区的开放呈现3种类型,一是起步较早的沿边开放,主要依托沿边地区口岸城市、边境合作区和跨境合作区拓展开放;二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开放;三是内陆开放高地,如西安、成都、重庆等。


  随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今年以来,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西部地区仍加速成为吸引外资的“新高地”。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285亿元,同比增长25.2%。


  “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步伐的加快,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巨大空间。”陈耀说。(记者 董碧娟)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工业向中高端加快迈进

    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工业向中高端加快迈进

    据国务院新闻办10月19日发布的信息,三季度中国GDP增速交出6 8%的喜人答卷。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 5%,再次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2017-10-21
  • 多因素推动 西部地区经济增速“领跑”全国

    多因素推动 西部地区经济增速“领跑”全国

    继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后,各省(市、区)也陆续亮出成绩单。从目前已发布的29个省(市、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排名情况来看,排名前十的省(市、区)中,西部地区占据四席。
    2018-08-25
  • 外商投资关键目录正修订 中西部地区获利好

    外商投资关键目录正修订 中西部地区获利好

    中西部地区开放脚步正在加速。记者了解到,除了落实全国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外,促进中西部吸收外资的关键目录正在抓紧修订,将在2019年3月底前完成。
    2018-11-22
  • 自贸试验区建设加速我国中西部地区开放

    自贸试验区建设加速我国中西部地区开放

    2017年4月1日,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地成为第三批正式挂牌的自贸试验区,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自此形成 "1+3+7 "的格局。相比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第三批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2018-12-0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