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亿最大力度减税降费 将给中小企业带来哪些利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5-25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他表示,今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明显冲击。为保市场主体,报告明确,今年将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记者注意到,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今年的减税降费政策将以落实为主。但受到疫情影响,形势发生变化,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再创新高,达到2.5万亿元,超过去年的2.36万亿元。


  多项税费优惠政策延长至年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具体包括,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


  同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


  此外,2019年已经出台的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今年继续执行,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加上上述减税降费新举措,今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达2.5万亿元,力度史上最大。


  去年我国2.36万亿元减税降费规模一度被称为史上力度最大减税降费举措。从效果看,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受益最多。


  根据《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工作情况的报告》,去年1-10月,民营企业各项政策合计减税10511.84亿元,占全部减税数额的比例达到63.8%。制造业行业税负明显降低,去年4-10月,制造业及批发业增值税减税4598.83亿元,减税幅度25.7%。


  企业社保缴费减免力度加大


  2.5万亿减负力度,将给企业带来哪些利好?


  一方面,企业社保缴费的减免力度更大。记者注意到,今年减税降费的结构占比出现一定变化。与去年减税降费中减税占大头不同,今年将以减免企业社保缴费为主。


  此前按人社部和财政部的初步匡算,2月至6月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缴费可降费5000亿元以上,从实际运行看,2月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就达到1239亿元。按此估算,2020年社保降费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减税方面,在去年已经出台的下调增值税率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下调,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税率从3%下调至1%,湖北地区免征,执行期限延长至今年底。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执行期限延长至年底。


  作为一家餐饮企业的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严琦介绍,今年以来,企业总公司和直属门店享受税费减免127万余元,其他分公司、子公司享受税费减免121万余元。“餐饮行业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国家及时给予了相应的税费政策支持,对企业而言可谓是雪中送炭。”严琦说。 


  转自:新京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报告发布 促产业转型成不变话题

    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报告发布 促产业转型成不变话题

    9月23日,“面向工业4 0,促进中小微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和制度”APEC论坛在浙江杭州举办,当日还首次发布《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2017》。
    2017-09-24
  • 减负降成本 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减负降成本 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中央和各地方都在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降低中小企业成本负担,提高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2017-12-14
  • 财政金融打出“组合拳”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财政金融打出“组合拳”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央行日前公告称,正式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2018-10-28
  • 金融财税组合拳齐发 中小企业再迎政策利好

    金融财税组合拳齐发 中小企业再迎政策利好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等六方面提出共计23项...
    2019-04-0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