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燕麦开出“致富花”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8-12





  “内蒙古三宝:莜面、山药、大皮袄”。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这句谚语不知流传了多少岁月。莜面是由裸燕麦加工而成的面粉,过去,作为乌兰察布主要粮食作物,燕麦养育着这里的一方儿女。如今,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化产品,燕麦已成为乌兰察布推进乡村振兴、群众发家致富的重要“法宝”。乌兰察布市委副书记、市长奇飞云表示,乌兰察布将进一步探索燕麦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以科技化、规模化、品牌化为着力点,持续推动燕麦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莜面香飘“致富路”


  盛夏七月,在山坡上、田野中成片燕麦的装扮下,乌兰察布广袤的土地呈现一派绿油油的喜人景象。乌兰察布地处阴山山脉,是世界公认的燕麦黄金生长带,史学界公认的燕麦正统发源地之一。


  “过去吃莜面能填饱肚子,养活了我们多少代人。”说起莜面对当地人的重要意义,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八号地乡村民张贵介绍,过去,贫瘠干旱的土地上能种植的农作物极少,且产量较低,燕麦、土豆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燕麦去壳磨粉后就是莜面,加水搅拌,与土豆一同蒸熟食用,非常耐饿。“莜面吃个半饱饱,一喝水正好好”“三十里的莜面二十里的糕,十里的荞面饿断腰”……流传多年的俚语,凸显了莜面的耐饿属性,也体现了早年食物匮乏的程度。


  过去要靠燕麦生存,现在可以靠燕麦致富。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燕麦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燕麦不仅易于产生饱腹感,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燕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是有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理想食物。贴上了健康的标签,燕麦开始被越来越多人青睐,需求量不断增加。


  这些年,张贵正是依靠种植燕麦,过上了优渥的生活。


  2015年,张贵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到老家,结束了打工生涯,重新扛起农具。因为大量村民在外打工,留下许多闲置土地。张贵将其承包利用起来,全部种植燕麦。第一年,张贵种植的200多亩燕麦收入10多万元,这比在城市打工的收入翻了一番,加之生活成本低,张贵感觉腰包一下鼓了起来。2016年,张贵和当地一家燕麦深加工企业签订订单,种植300亩燕麦,比上一年又增加了几万元收入。此后几年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20年,张贵种植燕麦的收入达30多万元,现已成为当地有名的种植户。


  农企携手产业旺


  “非贫困户燕麦的收购价随行就市每斤1.3元,贫困户燕麦的收购价高于市场价40%,每斤1.8元,确保每个贫困户高于市场价格收入部分不低于2000元,以此达到贫困户增收的目的”。这是内蒙古阴山优麦食品有限公司与当地农户签订订单的收购价格。


  早年间,乌兰察布探索地方特色与龙头企业合作,通过订单种植、税收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力农户致富,实现“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统一发放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收购结算。以内蒙古阴山优麦食品有限公司为例,2018年,该公司与农户签订订单面积15万亩,涉及农户6500多户。其中贫困户3100户,种植面积6.5万亩。同时,该公司为察右中旗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优先就业的机会,以临时工和合同工相结合的形式,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018年先后有60人次的贫困户在该公司就业,发放工资60万元,解决了一部分贫困户就业难的问题。


  在当地,一批龙头企业以“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增收”为目标,建立农企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创新产业扶贫路径,全产业链发展燕麦,推动了乌兰察布燕麦这一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实施“订单模式”,解决贫困农户买难、种难、卖难“三难”问题;通过采用“公司+农场+基地”的合作模式,公司与农户在春季签订购销合同,在秋收季对签订合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高于市场价20%—30%的价格进行收购;加大土地流转,扩大燕麦种植面积,推动现代节水灌溉农业快速发展;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异地搬迁,与当地86个村庄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贫困户与企业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吸收村集体经济及异地移民后续产业发展资金5803万元入股,参与到公司的产业化经营当中。这些举措既保证了公司具有可持续的高品质原料供应,又让贫困户切实感受到燕麦产业扶贫政策的福利,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产业助力乡村兴


  一粒粒的燕麦,千百年的传承,使乌兰察布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燕麦饮食文化。随着燕麦产业不断发展升级,如今,乌兰察布种植燕麦早已不只是做成莜面,而是形成了从科研、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并走向国际市场。


  近年来,乌兰察布按照科学发展要求,以市场为主导,以资源为依托,发挥优势,加大投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培育龙头,壮大基地;打造品牌,增强马铃薯、燕麦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化经营能力。2018年,乌兰察布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燕麦之都”称号。


  在燕麦带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乌兰察布加强科技创新,先后成立了乌兰察布燕麦荞麦综合试验站、燕麦栽培技术研发平台。2016年12月,设立了“乌兰察布市燕麦院士专家工作站”。依托国家燕麦产业体系专家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乌兰察布开展了项目攻关和新成果推广应用,累计进行燕麦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等试验100余项,积极引进推广坝莜、白燕系列等优质高产燕麦新品种12个,开展示范基地建设5万亩,示范推广46.8万亩,推广燕麦栽培新技术5项,以科技支撑带动燕麦产业发展。


  该市还创办了每年一届集“技术研讨、签约签售、市场推广、品牌宣传”为一体的燕麦文化节,产品畅销广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地,远销韩国、日本、蒙古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奇飞云介绍,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乌兰察布市燕麦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全市燕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现有集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燕麦企业6家,从事加工销售的中小企业200多家,形成了引、育、繁、推、加、销、贮的产业链格局。“乌兰察布将持续推动燕麦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奇飞云说。(记者 薛海军  通讯员 武晓瑞)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