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与扶贫形成合力 助推脱贫攻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1-19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等十五个部门联合发出《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消费扶贫的倡议》,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自从国务院办公厅今年1月份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消费扶贫已经成为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这对促进贫困地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电子商务行业分院副院长、商务部研究院电商专家李建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扶贫让消费者通过日常的消费行为就可以实现“以购代捐”“以买代帮”,让消费者体验“消费也是扶贫”的价值感受,为贫困群众脱贫贡献自己的爱心和力量。既让消费者有“参与感”和“成就感”,又让贫困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可谓“一举多得”。

  李建华:消费扶贫,属于公益性质的商业行为,可以理解为“以商道来行人道”。消费扶贫将消费和扶贫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具备“三新”特征。

  一是新机制。把消费扶贫由地方探索实践纳入到国家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大大提高了政策的可操作性,可谓扶贫开发机制的创新。

  二是新路径。消费扶贫将消费者与贫困户直接链接,减少中间路径,让社会公众直接方便参与。且消费扶贫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社会发展的公平,为扶贫攻坚开辟一条新路径。

  三是新举措。通过鼓励消费者购买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扶持贫困地区产业的发展,既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又为贫困户带来了劳动脱贫致富的动力。消费扶贫还打破了信息的瓶颈,让贫困户专注于生产,让贫困户自身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变外部“输血”为内部“造血”,增强了贫困户的内生力,让贫困户有尊严地脱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创新举措。

  李建华:一是“进机构”。鼓励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学校、医疗等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农产品,优先聘用贫困地区工勤人员。由于机关等单位采购量大且稳定,能够大批量消化贫困地区产品,有利于带动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帮助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成为消费扶贫的关键力量。

  二是“进商超”。畅通销售渠道,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鼓励商超集中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并设立“消费扶贫”专区,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买到绿色、健康、天然的产品,将贫困地区的产品资源变现,增强贫困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推贫困地区产业的发展。

  三是“进社区”。充分发挥社区的消费力量,利用社区服务多元、分布广泛的线下门店体系,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扶贫服务平台等形式,支持贫困地区产品走进城市消费者的家门口等。

  四是“旅游消费”。积极推广乡村特色美食和美景,引导城里人及干部职工利用节假日到贫困地区旅游和消费,帮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

  五是“订单农业”。鼓励电商平台企业和消费者采用预售、众筹、订单农业等方式,让贫困人口有计划种植生产,不再烦心种植什么作物品种,也无需担忧市场前景对产品价格的冲击问题,保证产品的质量,进而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六是“线上线下融合”。鼓励线上、线下企业设立扶贫专卖店、电商扶贫馆和扶贫频道,鼓励电商平台给予“流量”等支持。如商务部推动京东、阿里、苏宁等大型电商企业,开通了电商扶贫频道,对贫困地区网络销售产品提供流量支持和费用减免等优惠措施,打造贫困农村消费扶贫的重要平台。

  李建华:首先是精准识别,这是决定消费扶贫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要让消费者通过消费达到扶贫目的,消费的一定是要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和服务。否则,容易出现“浑水摸鱼”搞商业欺诈的情况,就失去消费扶贫的本来意义。

  其次是以市场化为导向。消费扶贫既然属于商业行为,就应该按照商业行为的准则和方法来执行,就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的体验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唯有如此,消费者才能进行持续消费,消费扶贫才能持久。

  再次是不要“道德绑架”,既然是消费行为,就允许消费者自主选择,而不能强迫消费者必须选择商品和服务,鼓励消费者在消费时,尽可能选择可以“扶贫”的商品和服务。

  最后是不要“悲情营销”。部分商家借助“消费扶贫”过度煽情,出现“悲情营销”的恶性事件,甚至利用消费者的爱心进行欺骗,虽然短期商家会获取部分利润,但是长远来看,损害的是“消费扶贫”政策的长久发展和全体贫困户的整体利益。这需要相关部门重视并加强管理和监督。

  李建华:一是要发挥大数据作用,实现精准识别。目前在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识别方面需要提升,可以通过建立大数据消费扶贫模式,利用信息数据的匹配,实现精准帮扶对象、精准信息采集、精准链接市场,真正实现消费者消费的是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更科学地实现精准脱贫,更有利于提高扶贫的质量和水平。如贵州贵定的“一县一品、一镇一云、一户一码、一品一码”大数据电商扶贫模式。

  二是建立特色产品的追溯体系。消费扶贫首先要界定什么是扶贫产品和服务,谁来界定,通过什么技术手段来界定,如何实现对产品和服务的扶贫属性的可追溯,给其打上具备公信力的标签,防止鱼龙混杂,这是追溯体系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追溯信息的可信度和可追溯性。

  三是加强供应链建设,有效供给高质量产品。国家相关部门一定要指导贫困地区建立农副产品的生产标准、分拣标准和质量标准,提高产品的品质。同时培育农产品供应链的龙头企业,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如果消费者消费的产品没有“品质”作为保障,消费扶贫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是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消费扶贫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和信用监管部门加强信用监管,实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对假借消费扶贫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同时,鼓励电商平台对于打着“消费扶贫”的商家进行监管和查处,让消费者“一键直达”进行消费,不再为“识别”而烦恼。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两部门将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脱贫攻坚培训

    记者3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国家公务员局、国务院扶贫办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脱贫攻坚培训的意见》。
    2017-07-04
  • 以“双问责”倒逼脱贫攻坚责任落到实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18日至19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检查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情况。
    2017-07-20
  • 黑龙江省桦南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今年初,桦南县委将“脱贫攻坚”列为全县12项重点工作之首,专门成立了9个工作组全力推进。一系列强化责任落实的政策、方案陆续出台。如今,桦南正用“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实际行动,倾情书写着脱贫攻坚的大文章。
    2017-07-24
  • 促进脱贫攻坚的财政政策选择

    促进脱贫攻坚的财政政策选择

    当前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脱贫攻坚到了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全民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已经蔚然成型。2015年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力度不断加大,脱贫攻坚的步伐开始加速。
    2017-07-2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