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强势领跑 磷酸铁锂电池竞争优势扩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8-14





  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前20的企业中,有15家中国企业;在增速超过100%的12家动力电池厂商中,有11家中国企业。有分析指出,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和差异化产品的布局。


  动力电池前三占全球市场70%份额


  近年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排行榜前十名中,只能看到中、韩、日三个国家的身影。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规模达到202吉瓦时,同比增长76%。


  在装车量方面,宁德时代同比增长111%,凭借69吉瓦时继续占据全球第一;韩国LG新能源以28吉瓦时位居第二,但增速明显放缓,同比仅增长4%,与宁德时代的距离逐渐拉开;比亚迪取代日本松下,以24吉瓦时的装机量跻身第三,同比猛增206%。这三家企业共同占据了全球整体市场份额的70%。松下以20吉瓦时装车量位居第四;韩国企业SK On和三星SDI分列第五、第六;国产动力电池厂商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和蜂巢能源销量居于第七至第十位。


  “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34%,宁德时代的产品已经覆盖了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三辆电动车中就有一辆配套了宁德时代的电池。”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近日举办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装车量前十名企业中,中国6家企业市场占有率再创新高,达到56%,而在去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仅为42%。就装车量增速来看,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前20企业中,有15家中国企业,其中11家增速超过100%,4家超过200%。此外,以松下为代表的日本企业装机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在下降。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前二十的企业中,仅有两家日本企业,松下成为唯一跻身前十名的日本企业。


  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已初步形成以中国市场为主导的格局,在中日韩三国的这场竞逐中,日本渐有掉队之势。


  中国扩大磷酸铁锂电池竞争优势


  锂电池产业起源欧美,在日韩发展壮大。中国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实现逆袭领跑。对于近年来中日韩企业的不同表现,有观点认为,日本锂电池行业发展减缓,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头部车企在“下一代汽车”技术上选择了向燃料电池--氢能源方向发展。韩国虽然大力扶植新能源汽车,但因本国市场较小,市场占有率无法与中国企业抗衡。不过,也正因如此,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更重视与头部车企的合作,尤其是欧美车企,例如Stellantis、通用、福特等。近年来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全面打开,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韩国电池企业的快速增长。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崛起,利好政策起到关键作用。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姚垠国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2015-2016年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起飞”的重要时刻,工信部连续发布四批动力电池企业目录,促进了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健康发展。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也为动力电池产业创造了市场空间。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世界新能源车中的市场占比达59%。


  生产差异化产品是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脱颖而出的另一原因。姚垠国指出,日韩产品以三元锂电池为主,主要用于高续航里程的乘用车;中国企业则是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材料两条技术路线同步进行,覆盖面更广,装机量也更高。磷酸铁锂电池较三元锂电池成本更低,目前,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需要企业降低售价,进一步放大了中国在磷酸铁锂方面的优势。


  根据创新联盟公布的数据,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之间的份额差距持续扩大。上半年,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64.4吉瓦时,增长189.7%,占总装车量58.5%;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5.6吉瓦时,同比增长51.2%,占比为41.4%。


  动力电池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也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已形成涵盖基础材料、电芯单体、电池系统、制造装备的完整产业链,负极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90%,隔膜材料自主供给率超过90%,产品线智能化水平程度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未来竞争或将进一步加剧


  今年年初,LG新能源CEO、副会长KwonYoung-soo曾对外表示:“考虑到目前手头上电池订单积压非常多,预计我们未来将击败宁德时代,成为全球第一大电池制造商。”前不久,LG新能源宣布计划2023年在LG中国工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并提出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使电池生产标准化,进而实现提高生产效率的终极目标。松下日前也表示5月底已完成4680电池原型的开发,计划2023年完成开发和生产线测试,2024财年正式量产。


  在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看来,中国企业背靠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市场,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掌握众多关键核心技术,未来不论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如何演变,中国企业的行业龙头地位不会改变。


  姚垠国认为,从产业规模层面看,中国动力电池规模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技术层面看,目前我国电池模组、电池PACK、电池系统安全控制技术较为先进,但在隔膜、电解液、正负极材料、PVDF粘结剂、高端碳纳米管导电剂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他建议中国企业进一步优化材料体系,提高产线智能制造水平,加强质量管理,不断降低成本,从而保持国际竞争力。


  孚能科技总经理王志刚表示,未来几年行业洗牌还会进一步加剧,市场会进一步集中,未来的竞争不是一个企业跟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电池产业链跟另外一个电池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动力电池产业链的企业将转变为协同发展,在更高层次上竞争。


  未来,除了日韩企业,欧洲动力电池企业也将加入竞争格局。姚垠国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欧洲本土动力电池产能一直较低,甚至无法满足其自身发展需求。为改变这种局面,欧洲正积极打造动力电池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如Northvolt规划到2030年实现150吉瓦时左右的电池产能,在欧洲占据25%的市场份额,未来中国与欧洲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或将逐渐加剧。(记者 张维佳)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行动方案落地 动力电池产业“有的放矢”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直指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痛点,设定了清晰的发展目标、分解了重点任务,并提出保证措施
    2017-04-06
  • 大数据将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几何式进阶

    大数据将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几何式进阶

    近年来,动力电池产业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也频繁遭遇发展瓶颈: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引发巨大争议、电池安全问题让人如鲠在喉。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兴起,可能让这些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它就像一个“催化剂”,将推动动力电池产...
    2017-07-17
  • 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全球领先 竞争力有待提升

    从整体来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已经全球领先,技术水平提升显着,部分高端产品与国外领先产品差距不大,产业竞争力逐渐形成,但是放眼全球,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在产业结构、精密制造、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2017-09-12
  • 新一批新能源目录出炉 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新一批新能源目录出炉 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虽然第9批新能源客车搭载的电池类型多达5种,但除了磷酸铁锂之外,诸如镍氢、氢燃料、钛酸锂等电池配套占比都非常少,但依然代表了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技术多元化路线的趋势。
    2017-11-15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