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不落地,内需市场难扩大


时间:2013-09-26





  9月11日,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以“重启增长”为主题的分论坛上表示,近10年来,中国新能源发展得很好,并预计2013年光伏新增产能将超10吉瓦,发电量或可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被誉为“太阳能之父”的澳大利亚科学家马丁·格林也在参加“2013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时指出,“全球太阳能发电联网是太阳能技术发展的很好趋势。”他预测,中国西部拥有绝佳的太阳能资源,如果解决了远距离传输、国际联网等问题,20年内就可以实现将中国西部太阳能发电输送到6000公里外的波兰,而这一距离将是目前最远输电距离的两倍。

  对于一直被称为“朝阳产业”的光伏产业而言,事实上,无论国内外行业形势如何发展、变化,抑或在内外因作用下,行业遭遇寒冬,都不会改变其光明的前景和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只不过,在此过程中,需要行业人士给予理智的关注和清醒的认知。

  中国的光伏世界的光伏

  马丁·格林表示,2050年,太阳能发电量将占全球发电量的25%,2100年,或将超过三分之二。到那时,伴随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殆尽,太阳能发电将提供价格最为低廉的电能,并逐步进入日常生活。据统计,目前澳大利亚800万户居民中,约100万户安装了太阳能屋顶发电设备,而这也将在未来成为常规配备。格林还说,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生产国,预计2015年至2016年还将成为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区域。

  关于光伏行业的重量级“好声音”还远不止如此。9月初,以着作《第三次工业革命》震动全球的未来学专家里夫金低调来华,首站即是国内知名光伏企业——汉能集团,参加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为主题的闭门论坛。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里,以新能源革命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化解人类的资源、环境困境,被称为“绝对精妙的构想”。在论坛上,里夫金指出,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国家战略高度,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宗旨一致。未来几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第一大碳排放国,将通过对包括光伏、风电等丰富新能源资源的充分利用,迎来更多机遇。

  他指出,前两次工业革命中采取的能源供应模式以集中式为主,即将集中生产的电力、油气,通过电网、管道及零售点送达消费终端,对应自上而下的集权式垂直管理体制。与之不同的是,处于信息时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都呈点阵结构,光伏、风电等分布式能源使每一间房屋都可能成为一个小型电站,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这就使得互联网环境下的消费者自每个“点”都能参与到生产消费全过程中,对应了交互性、分散式、扁平化管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能够由企业通过应用领域带动发展。

  他研判,随着中国企业在新能源应用领域的不断突破,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亚洲的龙头,并带领亚洲及世界进入下一个伟大的经济时代,从而“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

  汉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也表示,“新能源革命的核心就是光伏革命,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终将替代传统能源,太阳能是人类能源利用的终极方式”。的确,回顾2006年,太阳能发电成本高达3~4元/千瓦时,其时无数专家研判,中国光伏进入“1元时代”需30年,“低至0.5元”目标的实现则需至少50年时间。但事实上,这两个阶段仅在此后的3年和5年内就已实现。所以,“新能源不是补充,是一种替代”之说,并非空谈。

  希望永存现状堪忧

  对于行业企业而言,虽然眼前有“梅”可望,前景有“饼”充饥,但是“可痛饮”“可饱餐”的时代却远没有到来,产业链上下游各端的复苏速度、程度都有极大差异。除了盈利形势最好的光伏设备制造商以外,多晶硅生产企业和光伏组件生产企业都仍在逆境中竭力探求出路。

  从多晶硅原料角度来看,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多晶硅均价为17美元/千克,比去年下半年的14.8美元/千克平均温和回升了15%。目前,多晶硅市场价格已回升到19美元/千克。但即便如此,国内多晶硅制造商还在饱受低价侵扰。

  不论是勉强维持生产,还是停产技改,甚至破产倒闭,上半年不到15%的开工率和难以抗衡的成本之觞,都可以说国内企业已经在此过程中呈现了败势。但是,赛维LDK、大全、瑞能等企业也都被报道于此过程中完成了氢氯化反应升级,对成本控制有所助益。

  近日,保利协鑫对外披露,其自营的30万千瓦火电厂已获政府批准,将于明年年初投运,为保利协鑫旗下江苏中能硅业的多晶硅业务提供电力供应,这将使用电成本从现在每千瓦时近0.7元下降至0.32元左右。目前,中能的多晶硅生产成本为17美元/千克,以生产1千克多晶硅的用电70千瓦时、年利用5000小时计算,30万千瓦火电厂年的发电量约为15亿千瓦时,这也就意味着,该自营电厂可为超过2万吨的多晶硅提供低价用电,使每千克多晶硅成本下降2~3美元。

  此外,大全首席执行官姚公达也对外表示,该公司于2013年4月成功对新疆工厂进行了技术升级,使生产成本降低至每千克不到16美元。此外,大全计划于2013年底实现新疆生产线6150吨的产量,将成本削减至每千克14美元的水平。为此,该公司正在关闭位于万州的多晶硅工厂,将设备转移到新疆。

  从光伏组件角度来看,集成垂直光伏生产商是主要的受益者。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出货量最大的四大光伏企业——英利、夏普、天合光能、昱辉能源第二季度同比都有所增加。出货量的增加帮助制造商增加利润,也能将其转化为更高的产能利用率。值得关注的是,组件行业的复苏,似乎与产业剥离不无关系:诸多制造商都选择了脱离多晶硅业务,从而规避了原料市场竞争激烈的巨大风险。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透露,由于中国政府对太阳能产业的大力扶持,中国600座城市中近一半至少拥有一家光伏产品制造厂。同时,其副理事长孟宪淦也表示,去年中国太阳能工厂的利用率为50%。地方政府正选择支持和放弃哪些公司。

  政策不落地何谈扩内需?

  对于组件企业的处理,中央政府的回应是,提高国内市场对太阳能电池板的购买,也就是说,扩大内需,是拯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最有利途径。

  7月份,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上透露,“十二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投资将达到1.8万亿元2940亿美元。8月,光伏扶持新政也次第出炉。

  直至最近,在《国家能源局、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支持试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中也可看到,国家开发银行承诺,增加分布式光伏发电信贷规模,并将支持范围扩大到开发建设的企业、公共事业单位等各类法人实体和自然人。

  业内人士透露,《通知》是国务院8月30日下发的文件的延续,是在调研英利绿色能源、天合光能等企业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为支持分布式,《通知》同时在利率和贷款年限上给予较大优惠,如最长20年的贷款年限,优质项目的可予以基准利率下浮5%~10%的优惠。

  若以此新政计算国家能源局于8月18日公布的首批分布式光伏18个、跨度为3年、共计1.823吉瓦的示范区的话,以8元/瓦的EPC(工程总承包)价格来衡量,需在今年完成的749兆瓦的总投资额度为59.92亿元左右,国开行允许企业只出20%的自有资金,而仅此一块国开行即需给出约48亿元的金融扶持。

  对此,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国家大力支持开拓国内分布式市场,但目前18个示范区怎么形成规模,仍面临挑战。“因电网将售电作为自身收入,目前的电力体制不利于分布式发展。价格的落实,管理的到位,还需要时间。”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