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或将迎来一轮高速发展期


作者:郝昱    时间:2013-09-16





目前,中国淡水资源严重紧缺,海水淡化成为“ 开源”的有效途径。同时,海水淡化也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海洋资源开发的一部分,受到了高度重视。基于此,海水淡化产业或将迎来一轮高速发展期。

近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共同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13》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国家,近2/3 的城市(共计400 多个)供水不足,100 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58 亿立方米。预计在2030 年至2040 年间,中国人口将达14 亿,中国也将成为人均用水少于1000立方米的严重水荒国,城市工业与生活用水每年缺口将达200 亿立方米。但是,数据显示,未来10 年,中国海水淡化日产能将增加170 万吨至200 万吨,海水淡化设备投资有望高达120 亿元至140 亿元,如此一来,不仅海水淡化产业会进入高速增长期,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缺水问题。

中国海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雷波对《中国贸易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我们以往会采取人工调水或人工降雨的方式增加自然水源。但是,海水淡化对中国来说将是一个更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

根据《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 年,中国海水淡化产能达到220 万吨/日以上。不过,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海水淡化日产能约为70 万吨,距2015 年的220 万吨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如与中东国家相比,中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海水淡化核心技术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上落后一大截。这也是制约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雷波还表示,国内大多数海水淡化工程采用的是国外公司的技术和设备。

据了解,目前,中国海水淡化设备只有40%实现了国产化,而“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到2015 年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的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长城证券分析师耿诺表示,中国自主研发海水淡化技术设备有利于该产业发展。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将给中国相关海水淡化设备、材料公司增加100 亿元的市场空间。不仅如此,很多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海水淡化产业,但因为自来水定价尚存争议、海水淡化成本过高等原因,很多设备还处于闲置状态,海水淡化水尚无法真正大量投入使用。

针对这些问题,雷波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国家有关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完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二是需要科研院所、技术厂商在优化整个工程建设上下功夫,使海水淡化成本进一步降低。三是要让我们的民众走出“ 海水淡化水不洁净”的认识误区,能接受使用海水淡化水。(本报记者郝昱)

来源:中国贸易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