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车市将收官,或仅六家车企完成销售目标


作者:陈强 李村    时间:2012-12-19





车市迎来暖冬,11月产销同比环比全增长

  日系车销量止跌回升,但全年目标均无法完成

  车市迎来暖冬,11月销量扭转颓势,产销同比环比全增长。据中汽协刚刚出炉的数据,11月汽车销售179.10万辆,环比增长11.52%,同比增长8.16%。预计今年全年产销有望双超1900万辆,再次超越去年自己创造的全球记录。随着11月销量成绩单的公布,今年车企任务完成情况基本尘埃落定。不过,据新快报记者统计,部分车企甚至无法完成年初制定的预期销售目标。

  据悉,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凭借1281635辆、1219680辆、1205069辆的销量分列1-11月份乘用车销量冠亚季军位置,与第四名的北京现代销量拉开至少43万辆的差距。今年全年销量的前三座次无疑已是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的囊中之物。从上海通用销量与第二名拉开6万多辆的差距来看,今年的冠军非上海通用莫属。不过,年度销量第二位置的争夺仍然处于胶着阶段。去年销量第二的上海大众目前以1万多辆的差距屈居第二,12月翻盘完全有可能。

  日系车11月环比涨幅超50%

  日系车自9月份以来销量连续下滑,尤其在10月份跌到谷底,销量环比下降38.22%,市占率也首次跌破10%。记者从近日乘联会公布的数据看到,日系车销量上个月开始止跌回升,预计整体环比涨幅超50%。10月销量曾跌出前十的东风日产重回前十榜单,11月销售49881辆,环比增长71.8%。一汽丰田11月销量为30474辆,环比增长124.6%。广汽本田11月销量为21199辆,环比涨幅41.2%。东风本田11月销量为20006辆,环比涨幅119.7%。广汽丰田11月销量为18075辆,环比涨幅72.3%。

  日系车在10月份纷纷推出旨在提振消费者信心的客户关怀方案,对销量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据悉目前大部分日系车企的11月销量同比降幅都已经控制在30%以内。

  三家自主品牌有望挤进全年前十

  去年乘用车销量前十车企中,仅有奇瑞和吉利以590287辆和432752辆分列第六和第八名。据乘联会数据,在今年1-11月销量排行榜上,奇瑞凭借477312辆仍居第六名,预计今年总销量相比去年会有较大缩水。今年销量表现平平的奇瑞得以保住老六位置,很大程度上与一汽丰田在最近三个月份销量大幅下滑有关。目前,一汽丰田前11个月的销量排名第七。吉利前

  11个月销量排名第九,与去年销量第九的长安福特调换了位置。不过,两家销量目前差距仅1千多辆,吉利在今年仍有机会夺回第八位置。

  日系、自主难完成年初目标

  受车市微增长态势影响,今年大多数车企可能无法如期完成年度销量目标。预计部分主流车企有望完成全年销量目标,如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长安福特、吉利汽车、东风悦达起亚等。

  但日系车可能全军覆没。受今年9月以来的销量下滑影响,包括东风日产、一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广汽丰田在内的大部分日系车企今年基本无望完成全年销量目标,无论是进口车还是合资车,均在近3个月遭遇重创。

  据新快报记者统计,16家主流乘用车企中,6家车企上海通用、南北大众、北京现代、长安福特、吉利汽车等已接近或超额完成任务,完成年度销售目标已无悬念。但其余六家如东风日产、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东风本田、广汽本田等已无望达成年初目标,除非有奇迹发生,这些多为日系车企,而自主品牌中奇瑞、比亚迪、长城等也离目标有些距离。

  1-11 月主流车企累计销量及全年目标

  车企 累计销量 销量目标 完成率

  上海通用 1281635辆 130万辆 98.59%

  一汽大众 1219680 辆 120 万辆 101.64%

  上海大众 1205069 辆 128 万辆 94.15%

  北京现代 767634 辆 80 万辆 95.95%

  长安福特 435903 辆 44 万辆 99.07%

  吉利汽车 434684 辆 46 万辆 94.50%

  东风日产 713521 辆 100 万辆 71.35%

  奇瑞汽车 477312 辆 70 万辆 68.19%

  一汽丰田 453455 辆 60 万辆 75.58%

  比亚迪 约395000 辆 47 万辆 84.04%

  长城汽车 432884 辆 60 万辆 72.15%

  东风悦达起亚 430560 辆 48 万辆 89.70%

  神龙汽车 397931 辆 48 万辆 82.90%

  广汽本田 282218 辆 40 万辆 70.55%

  东风本田 252169辆 32.7 万辆 77.12%

  广汽丰田 229874 辆 35 万辆 65.68%

  注:奇瑞、长城销量未含出口及部分商用车型。

来源:新浪汽车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