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掘金路”之一:文化旅游综合体城镇化的新机会


时间:2012-12-19





12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此次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上重点提及的城镇化,可以说囊括了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消费能力的全部命题,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一个稳固基点。最关键的是,对于更多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其中还蕴藏着巨大的财富机遇。


城镇化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就是“农民进城”。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老套的观点,更是一种误解。所谓城镇化,并不是“农民进城”这种单纯的人口聚集或迁移,它首先是第二、第三产业在一地聚集、形成一定物质基础,而后产业经济的发展吸引农村人口不断向当地聚集,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城镇化居民聚居区。也就是说,城镇化实际上是一个“造城”的过程,而不是传统观点认为的“进城”。


城镇化的实现必须要依托强有力的产业基础,古今中外无不如此。从产业基础来看,城镇化可大致分为“前工业化时代城镇化”和“后工业化时代城镇化”。所谓“前工业化时代城镇化”,就是以第二产业(工业)为基础的城镇化;与此相对应,“后工业化时代城镇化”则是以第三产业(文化旅游、金融业等综合服务业)为基础的城镇化。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第二产业为基础的“前工业化时代城镇化”的实现,往往要求当地必须具备相当的自然资源(矿产)和大规模运输经济便利(铁路、水运),而实际上我国具备上述条件的地区并不多;而以第三产业为基础的“后工业化时代城镇化”的实现条件则要相对简单:一般只需交通便利、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基础即可。同时,无论是十八大报告的“美丽中国”,还是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均注重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那么也就意味着,将以第三产业为基础的“后工业化时代城镇化”必将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一个主要方向。


第三产业中,文化旅游业以其高效益、无污染、发展可持续、能对周边经济发展能够形成强大辐射力而被公认为是“无烟工业”。且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基础的城镇化,在国际上不乏成功先例可循:美国的好莱坞、奥兰多、拉斯维加斯等。综合来看,这些地方实现城镇化的通行做法是:自然风光秀美、人文环境友善的地理条件作为依托,配套的基础设施(交通、住房等)紧紧跟上,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进而辐射并带动旅游、零售、餐饮娱乐、金融等周边产业迅速发展,最终成为高效益、无污染、具有良好协同效应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目前,通过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来推动当地城镇化进程在国内也已经展开,万达集团在吉林依托长白山景区推出的“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在辽宁大连依托金石滩国家景区规划的“万达大连金石国际度假区”就是个中代表。其中“万达大连金石国际度假区”包括了文化娱乐、旅游度假、购物休闲等诸多配套规划,勾勒出了一套完整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种模式的城镇化所带来的机会是显而易见的:文化旅游地产等基础设施的开发为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载体,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吸引大量人口、推动城镇化,人口的增长又带动住房、消费等需求的增加——中国有13亿人,目前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而城镇化率每提高1%,就意味着1300万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住房的需求仍然旺盛。也即是说,“文化旅游综合体”推动的城镇化,本身就能成为一个巨大的“造富机器”,这对于需要在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同时要统筹兼顾居民增收和生态效益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项。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