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药品GMP实施在即,医药企业加速行业洗牌


作者:刘翔霄    时间:2012-12-18





  全国新修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推进工作现场会13日在山西太原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新修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已进入倒计时,随着认证推行工作的逐步开展,我国医药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大洗牌”。

  --新标准有多重修订 2015年全面实施

  与1998年修订的GMP标准相比,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新修订GMP都有哪些新调整、新特点和新要求?记者对此进行了了解。

  首先,质量要求提高。新修订GMP提高了药品生产无菌制剂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和设备设施要求,同时围绕质量风险管理增设了一系列新制度,强调了与药品注册和药品召回等其他监管环节的有效衔接。

  其次,突出“企业是药品质量第一责任人”。针对以往实施GMP中存在的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主动性不强、日常运行不到位等问题,新修订GMP强调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理念,强调包括企业出资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受权人等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全员质量责任,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责任规定更为全面和深入。

  第三,软件建设多于硬件改造。实施新修订药品GMP的核心在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着力点在于加强软件建设,而不仅仅是厂房设备的改造,更不是产能的提升。企业只有真正建立和实施全面、系统、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配备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管理制度,才能高质高效运行。

  国家药监局安监司司长李国庆介绍说,按照新修订GMP要求,2013年所有医药高风险企业必须通过认证,2015年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全部实施认证。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要求,否则将一律停产。

  据统计,我国有1319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线4462条。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摸底调查情况,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大约有23%计划在2012年底前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有60%计划在2013年底通过认证,另有17%在2013年底前不能通过认证。截至目前,全国有11%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全部或部分车间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

  记者了解到,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卫生部等四部门已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快实施新修订GMP促进医药产业升级有关问题的通知》,从兼并重组、认证检查、审评审批、委托生产、价格调整、招标采购和技术改造等方面,明确鼓励和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尽快实施新修订GMP认证。

  --促进产业升级 加速国际接轨

  我国为何要推行新一轮的GMP?其背景如何?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受访人士称,实施新修订的药品GMP,是有效保障药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将对全国医药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

  第一,提高药品生产质量,保障群众用药需求。

  据统计,1978年至2011年,中国医药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7.5%。“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23.3%,2011年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中国医药工业产值将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翻番,突破3万亿元。

  “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创造积累,我国医药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常见病、多发病有药可用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尹力说,现阶段群众的用药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有”,而是要更“好”,更安全有效。加快推进实施新修订GMP,旨在提高生产质量规范,建立更加安全可靠的药品生产供应保障体系。

  第二,转变医药经济发展方式,整顿规范医药市场秩序。

  目前,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整体呈“多、小、散、乱”的格局,生产集中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由此造成的生产经营不规范、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是引发一系列药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是药品监管长期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吴浈分析认为,实施新版药品GMP,推动调整医药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建立更完善的药品生产供应保障体系,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淘汰落后生产力。

  第三,促进医药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记者了解到,受客观条件的制约,1998年修订的GMP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相比存在一定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医药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原料药出口第一大国,医药出口大量依靠原料药,科技含量不高,利润水平低下,制剂产品难以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尹力认为,全面实施新修订GMP,在技术要求方面与世界卫生组织和主要发达国家的GMP基本一致,可以确保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普遍达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标准,具备接受国际检查和认证的条件,有利于加快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新修订GMP将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转变为制药强国。”尹力说。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