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薄致部分土地抛荒,惠农政策落实方能起效


时间:2012-12-11





  随着天气逐渐寒冷,各地种植的冬小麦已逐渐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不过河北易县却有相当一部分土地将要荒着过冬。

  近日,经济信息联播报道,河北易县等地区的许多农民都放弃种植冬小麦。事实上,这一现象早在10月份就已初现端倪。根据媒体调查,易县部分农村小麦播种面积只有往年的2/3左右,易县农业局也曾表示全县约有2万亩麦田出现季节性的抛荒。

  根据农业部11月底的统计数据,今年全国冬小麦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100多万亩,而今年秋播的种植条件也非常好,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光照充足。此外,播种过程中深松深耕、播后镇压、药剂拌种、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措施也基本落实到位,冬小麦长势是近几年中较好的一年。

  在此情况下,作为夏粮主产区的河北省却出现了弃种现象,冬小麦种植利润微薄是主要原因。

  “种小麦每亩收入也就100到200元,赚的非常少。”家住河北农村的小杨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据小杨介绍,他家5口人共有10来亩地,扣除种子、化肥、农药、水电费和耕地播种收割的机器费用,一轮冬小麦种下来只有数千元收益。

  然而,小杨所说的情况还算是较好的。与玉米的耐旱特性不同,冬小麦种植需要4次左右的大面积灌溉,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小杨家麦田附近的机井是村子里共有的,浇地只需要付水泵所耗的电费,而一些机井较少或者机井被私人承包的地区常需要付出更高的浇地费。河北易县就属于后者。

  根据媒体报道的数据计算,易县麦田每亩成本高达700-800元,而国家公布的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为2040元/吨,这意味着每亩小麦收成小于800斤就将面临亏损局面。

  按照国家统计局11月底公布的全国粮食丰收情况折合计算,2012年我国小麦每亩平均产量为666斤。而河北省政府公布的2012年夏粮情况,小麦平均亩产为723斤,两项数据均未超过800斤。

  “种植小麦的利润确实比较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济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小麦价格与玉米、棉花比较是相对便宜的,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用小麦代替玉米用作饲料的现象。

  根据国家最新规定,2013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到2240元/吨,相当于每斤收购价增加了1角。但这样的价格显然并不足以保护农民的收益。

  “小麦的最低价格是给农民的一颗定心丸。但出于补贴总量的考虑,虽然是保护,也是在成本之上一种微利的保护,不可能保回平均利润。” 王济民说。

  即使有种种惠农政策和补助资金,种植冬小麦的利润依然如此微薄,这无疑让人感到心焦。若这种情况长期延续,必将普遍影响农民种植冬小麦的积极性。

  对此,王济民表示,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目前也有一些解决办法。首先就是提高小麦收购价格,即国家当前正在实施的最低收购价格。

  “第二个办法就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2012年我国首次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中央下发33.15亿元资金推行粮食增产关键技术,这其中就包括11个冬小麦主产省扩大“一喷三防”面积1.3万多千公顷。

  “第三是通过转租、承包等手段将土地规模化集中,进行适度规模经营,规模化将使平均成本降低。”王济民说。

  细数当前我国已出台的各种帮扶政策,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高产创建等已从多个方面对农民给予补贴扶持。不过惠农政策必须落实方能起效,要想实现单亩增产也依赖于技术帮助的实际落实。综合来看,要让农民提高种植冬小麦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进一步落实各种扶持政策。(周笑宇)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