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恐遭全球围剿,印度跟风双反影响甚微


作者:叶文添    时间:2012-09-24





屋漏偏逢连阴雨。

  在相继遭遇了美国和欧盟的“双反”之后,我国光伏行业又遭打击。近日,印度反倾销局收到印度业界申请,将对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和美国或从上述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或部分组件进行反倾销调查。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外表示,印度市场狭小,去年安装量尚不足1吉瓦,因此对中国企业影响不大,但也有多位业界人士表示,印度的跟风可能导致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遭遇全面围剿。

  影响甚微

  “我觉得即便印度政府立案,最后的结果也很可能是不了了之。”福能集团(Fire Energy)市场拓展总监袁华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目前,她正负责该公司的印度市场业务。

  在袁华看来,印度市场去年的光伏电站安装量为700兆瓦,其中本国产的组件只占150兆瓦左右,另有200兆瓦左右来自美国等其他国家,而剩余近350兆瓦皆来自中国,“印度2011年的产能只有1吉瓦,实际产量则更小,若把中国、美国等通道堵死,其国内的产量根本不可能满足目前的安装需求。”

  “从另一方面来看,即便印度堵死了中美进口渠道,欧洲的产品也不可能进来。”袁华说,她表示,从价格来看,印度本土产品比中国产品贵10%左右,而欧洲产品则要比中国产品贵上30%左右,若大量采购欧洲光伏组件,则意味着印度政府需要增加大量财政补贴,这显然不切合实际。

常州天华新能源公司总裁谢潇拓认为,印度光伏产品质量差价格高,与中国产品相比没有任何竞争力,一般来说,中国产多晶硅组件转化率能达到15%左右,而印度产品普遍在12%到13%左右,而其耐用度也远不如中国产品,“如果没有政府在扶植,印度本土光伏企业很难生存”。

  印度政府此前曾力推光伏发电,在该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中,把其202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从6%提高至15%,预计在2022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吉瓦。但同时也规定从2013年起,项目运营商必须采购其国内生产的光伏电池。

  在江苏一家光伏组件企业高管看来,印度“双反”无论成功与否都对中国光伏产业影响很小,据他表示,目前在印度市场出货量前三位的国内光伏企业分别为尚德、阿特斯和中电,这些出口总量加在一起不过十多亿元,与欧洲的上千亿元相比微乎其微。“印度政府的用意,显然更多是想引导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和销售。”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是不可能去建厂的。”上述人士说,他认为,一方面印度的投资环境比较恶劣,缺电严重、土地昂贵、政府管理水平也较为低下,也无配套产业链,若投资建厂盈利基本无望;而另一方面来说,目前中国国内产能就已严重过剩,库存严重,根本无能力再去国外扩张。

  “印度市场充满诱惑,但也面临风险。”袁华说,她表示,印度目前人口众多,经济增速较快,同时电力缺口严重,这些都为光伏发电带来机会,但同时,印度地方政府保护严重,政策壁垒繁多,也存在合同不履行等不诚信行为,因此会为投资带来风险。

袁华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印多年以来一直存在贸易顺差,印度政府一直尝试扭转贸易逆差,这无非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扩大对中国的出口,另一个是减少中国的进口,“如今看来,印度政府采取了减少进口这个消极措施,光伏行业则沦为了牺牲品。”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