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快速下降,光伏组件价格战一触即发


作者:王世江    时间:2012-04-2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副所长 王世江


  2011年以来,由于光伏市场供需紧张、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企业也不断加大对生产成本的控制力度,促使组件企业成本不断下降。尤其是第四季度,主要企业生产成本已降至1美元/瓦以下,天合、英利、晶科第四季度组件成本分别为0.94、0.97和0.91美元/瓦,而部分企业如阿特斯已降至0.76美元/瓦。预计2012年仍将呈下降趋势。据天合和英利披露的数据,至2012年年底,生产成本将下降至0.75美元/瓦左右。据预测,2012年组件的售价可能保持在0.8~0.9美元/瓦之间,因此领先企业的毛利率可能在6%~17%之间,而其他成本较高的企业考虑的可就是如何“止损”了。


  成本下降空间有限


  各企业非硅成本下降幅度相差无几,因此组件成本的差别主要还是体现在硅料上。


  组件的成本主要由硅料成本和非硅成本构成。在此之前,由于硅料多晶硅短缺而导致其价格较高,硅料成本一度占据组件成本的50%以上。因此在组件成本控制方面,厂家将焦点更多集中在硅料价格上所谓的“拥硅为王”,非硅成本则被漠视。在2011年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硅料价格几乎已被挤压至极致。而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厂家也逐渐将焦点转移到非硅成本上,加强供应链管理,控制各种非硅成本中的配套材料采购价格。同时,由于市场不景气,组件价格的降价压力也传导到了上游,加上配套材料产能的进一步增大,让组件厂家在与供应商的价格谈判中握有了更多的筹码,从而使得非硅成本能够进一步下降。英利、天合和晶科等企业披露的数据可以证实这一点,三家企业非硅成本均在缓慢下降,且幅度相差无几,2011年第四季度非硅成本均约在0.64美元/瓦左右。


  组件成本的差别主要还是体现在硅料成本上,这是由硅料的采购战略决定的。由于当前多晶硅料价格暴跌,而合约价格弹性较小,导致多晶硅现货与合约价格有所差距现货价格远低于合约价格,目前的景象与此前的“拥硅为王”完全相反。晶科的硅料主要是从现货市场采购,因此其硅料成本第三季度仅为0.29美元/瓦,远低于其他两家。


  另外,阿特斯2011年第四季度的组件成本仅为0.76美元/瓦,差别也主要体现在硅料成本环节。其硅料成本估计仅为0.15美元/瓦,因为其与保利协鑫签订的相关协议,硅片的采购价格仅为0.31美元/瓦保利协鑫的硅片加工成本约为0.16美元/瓦,因此造成其总成本下降较多。


  正是基于此,一些组件企业开始重新评估其硅料采购方式,有些甚至不惜支付大笔毁约成本,放弃合约选择现货,如去年尚德和MEMC的合约。相信在进行相应调整后,企业的硅料成本将持续下降。如天合和英利等企业,预计到2012年底,其硅料成本将下降至0.2美元/瓦以下,届时其组件成本也将达到约0.73美元/瓦。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