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显示技术引发面板业新一轮竞争


作者:孙鸿凌    时间:2012-01-17





  近年来,平板显示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11年,尽管全球面板产量供过于求,迫使外资面板巨头不得不搁置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但是京东方和华星光电自主建设的两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量产,使中国大陆成为世界液晶面板产业的重要一极。随着中小尺寸市场的开启和新一代显示技术的升级,2012年将引发面板技术新一轮竞争。


  日、韩以及我国台湾面板企业近年来一直都在进行整合和兼并,全球5大面板厂商三星、LGD、友达、奇美、夏普的年出货量占全球的近90%,而日立、索尼、华星光电等通过与这5家厂商技术授权或相互投资的方式牵手合作。


  前几年液晶面板的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从2010年开始,增长率骤减至10%~20%。2011年,全球几大面板厂商相继发布财报,“亏损”成为各家财报的关键词,从韩国的三星、LGD,到我国台湾的友达、奇美无一幸免。三星、LGD已经开始缩减液晶面板领域的投资,甚至频频延迟在中国大陆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建设;友达、奇美也在主动寻找新的方向以缓解液晶面板主营业务的下滑。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平板显示市场的重心、技术都在发生变化,液晶面板厂商之间也建立起了新的竞合关系,以应对挑战。


  与上述面板巨头不同的是,2011年中国大陆自主建设的两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纷纷宣布量产,使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京东方副总裁张宇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根据DisplaySearch预测,2012年液晶电视国内市场需求为5000万台,2015年将达8000万台。一条8.5代线,根据切割的产品尺寸不同,以9万片玻璃基板的产能计算,每年可生产1200万片到1400万片液晶显示屏。按此计算,如果仅满足国内对液晶面板的需求就需要6条8.5代线。目前大尺寸液晶面板产能过剩,是全球经济不景气所导致的,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井喷式的需求。”


  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低迷的状况下,业内曾经对京东方和华星光电8.5代线的投产提出质疑,但是对于中国大陆而言,两条生产线的投产使彩电用液晶面板从无到有,并彻底结束了大尺寸液晶显示屏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进而使中国大陆成为继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以后液晶面板产业的重要一极。


  “虽然传统TFT-LCD显示技术需求数量增长,显示尺寸持续向大尺寸推进,但随着价格的持续回落,未来成长动力将很大程度上依赖新型显示技术。”DisplaySearch市场研究总监张兵这样说。


  根据张兵预测,LTPS低温多晶硅和AMOLED是最具潜力的新型平面显示技术。2012年之后LTPS产值在整个平面显示产业中所占份额将超过10%,AMOLED将有机会从高端智能手机显示屏直接跨入液晶电视市场应用中,其份额将在2013年之后超过10%。


  事实上,在2010年年底,三星电子旗下的三星移动显示器公司SMD就将AMOLED导入智能手机,并且在三星与HTC手机上相继使用。近日,三星又宣布2012年将推出55英寸OLED电视,并计划启动8.5代生产线用于大尺寸OLED面板的生产。可以说,在OLED领域,三星早已走在了前面。


  为了在新一代显示技术竞争中赢得话语权,日立、索尼和东芝成立合资公司转向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业务的研发,并加大AMOLED高端技术开发力度;在我国台湾地区,友达已重启AMOLED计划,将其3.5代LTPS TFT基板生产线用于生产AMOLED面板,预计2012年开始量产;而中国大陆,京东方、维信诺、天马、彩虹等企业也不断加大OLED技术的研发力度。在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十字路口,以O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成为各大企业新的逐利点。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平板显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华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目前我国首先要做大TFT产业,在液晶领域获得话语权。OLED技术布局要有梯度,待中小尺寸OLED技术成熟后,再研发大尺寸产品,不宜盲从布局。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