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业开发“走出去”进入快车道


时间:2011-10-18





  我国资源开发“走出去”已经历经了10年的路程。在市场化运作先进理念、综合地质勘探服务市场、海外市场经验行业、综合管理水平、市场响应速度等方面,我国矿业“走出去”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我国资源开发“走出去”10年来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折期。第一阶段:2001~2002年以前,基本处于“步履蹒跚、举步维艰”状态;第二阶段:2004~2005年,开始发展并“渐入佳境、虚火上升”;第三阶段:2005年以后,在国际资源市场渐趋繁荣的背景下,我国大型企业打通资金瓶颈约束,在国家鼓励政策驱动下,我国资源开发“走出去”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对外矿业开发主体多元化,国企、民企、地勘单位齐头并进,态势良好


  我国资源开发“走出去”10年来,中国企业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工作,其中开发投资53个国家,累计投资近数百亿美元。10年来,大型国有资源性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地勘企、事业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分别靠实力、靠机制、靠技术,在资源开发“走出去”方面各显神通,日益成熟、壮大,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分布特点来看:中冶集团、中色集团、五矿集团、中国铝业公司等大型国有资源性企业仍然是“走出去”的主体,民营企业在资源开发“走出去”领域正在由新兴力量变成主力军之一,地勘单位则成为境外资源开发重要的后备力量。


  2010年“走出去”勘查投入超过14亿元


  2006年以来,国家专项资金投入和社会投资稳步增加,我国“走出去”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市场一直呈现稳健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矿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国内铁矿、铜矿、铅锌矿和大宗农用矿产短缺情况加剧,为鼓励“走出去”资源利用的发展,国家不仅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还加大了对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财政补贴投入,社会投资部分也相应扩大,全国“走出去”商业性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服务市场规模也呈明显增长趋势。


  对外矿业勘查主体实现多元化,专业化地勘技术企业发展迅速


  受矿业管理体制影响,我国“走出去”商业性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行业呈现比较明显的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特征,并形成了“专业勘查技术服务公司一枝独秀、局级地方性地勘单位全面开花,大型矿业公司下属勘查企业重点援助”的市场协作模式。


  目前,包括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专业勘查技术服务公司为中色集团、中冶集团、北方工业、中辉国际等国内矿业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海外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囊括了我国境外有色金属投资、开发领域很大一部分社会勘查业务和代表性工程,是我国“走出去”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行业最有活力的一个分支。


  局级地方性地勘单位既是我国“走出去”公益性探矿技术工作实施的主体,也是近年来“走出去”商业性地质勘查技术服务的重要实施力量之一。云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局、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20多个局级单位不仅完成了我国“走出去”的大部分公益性探矿工作,还大量参与了有色集团、中铝集团、五矿集团等的商业勘查技术工作,也是我国“走出去”商业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行业的主要参与主体之一。


  此外,矿业公司下属勘查公司以中冶集团武汉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产研究院、金川集团矿山工程分公司等为代表,组成了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资源勘探工作的重要后援。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