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企瞄准海工装备制造业,鼓励政策出台


时间:2011-10-13





  上半年,不少船舶企业的日子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监测范围内的一半船企都没有接到订单,重点监测的43家船企中也有10家没有接到订单。


  这意味着中集集团(000039)、中国重工(601989)、中国船舶(600150)、振华重工(600320)等龙头船舶制造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市场。


  一直以来发展速度并不快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开始成为众船企重点培养的对象。近日发布的《关于印发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政策上也力挺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


  船企转攻海工市场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海洋工程装备既是与造船最接近的领域,也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船舶企业发展海工市场是顺理成章的事。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工)董事兼总经理孙波表示,建造一台30万吨油轮,售价约为1亿美元;而生产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尽管核算载重吨仅为4万吨,售价却可以达到约6.5亿美元。“要进入世界500强,要建设造船强国,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必不可少。”


  据了解,中船重工集团作为“蛟龙”号的主研制单位年初将海洋工程装备业务注入了旗下旗舰上市企业中国重工。中国重工目前的海洋工程业务已经初具规模,公司手持海洋工程订单占据了全国30%以上的市场份额。据公司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56.96%。此外,该公司新接海洋工程平台订单5座,合同金额达45.73亿元,同比增长1152%,手持订单海洋石油平台9座、修井船2艘,手持海洋工程合同117.7亿元。


  目前,中国重工已经基本形成了海洋工程业务的全产业链布局,包括海洋工程勘探装备、钻井/生产装备、集油输油装备、海洋矿藏开发装备、超大型海洋浮体结构物、海洋工程主要通用配套装备、钻井主要配套装备、生产(采油)主要配套装备等八大系列,覆盖了除石油化工模块外的海洋工程全产业链。


  尚处起步阶段


  与中国重工不同,大多企业的海工业务还没有成为贡献利润的主力。


  从振华重工等上市公司去年公布年报来看,海洋工程装备业务毛利率不足10%,与国际平均30%的水平相比明显偏低。


  中集集团表示,今年上半年海工业务非常不“给力”,上半年销售收入仅为2.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7.64亿元,大降86.96%,亏损了5.83亿元。该公司表示,目前拖累中集集团业绩的主要还是海工业务。主要原因是交付的历史订单数量减少,仍存在延迟交付,而在建外部订单数量减少,设施利用率下降。


  专家表示,在不断提高设计制造能力的同时,我国企业还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利润水平。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