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缩政策下2011年中国钢铁业面临转折


时间:2011-01-20





  目前,全球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已经发挥积极作用。但在经济刺激政策产生正面作用的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又带来较大的“后遗”影响,在发达国家表现为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在发展中国家表现为通货膨胀。为此,中央政府已作出决定,2011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标志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基调将发生重大转变。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中国还面临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因此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后,财政政策有必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适度的扩张,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与货币政策“一松一稳”搭配,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正是对货币政策回归提供“对冲”。为了配合“十二五”规划的启动,财政的支出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由基础设施更多地转向民生和经济结构调整。


  从整体宏观经济看,中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拐点前后。产业升级带来的机械工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以及进口替代,为钢铁行业明确了发展的目标。此外,“十二五”规划建议还明确提出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从整体来看,钢铁行业在中长期趋势上仍将保持发展态势。但是增速相比于“四万亿”投资救市时期要明显放缓。此外,为抑制通胀,整体经济进入加息周期,将抑制市场的投资冲动。高速发展带来的惯性产能增长将在下游投资需求增速放缓的形势下,面临更大的产能过剩压力,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将始终伴随行业的发展而成为常态,整体行业将进入低利润时期,调整与转型将成为钢铁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兼并整合、产品升级将成为企业自发的动力。


  测算2011年粗钢表观消费约6.5亿吨


  常见的估算钢铁消费的方法有分行业测算法和整体法。分行业测算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细分到每个行业对钢材消费贡献进行测算,但缺点在于基础数据可能存在误差;整体法一般是从GDP或者固定资产投资出发,测算出单位GDP或固定资产投资对钢材消费的强度,进而进一步测算出钢铁需求总量。因此,采用整体法来预测2011年钢材消费的情况可能更准确一些。


  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粗钢消费强度来看,我国最近一轮城市化、工业化开始之初的2001年,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粗钢消费量在5500吨左右。随后,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深入,单位投资对钢铁需求量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我国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粗钢表观消费量强度是2828吨,同比下降了8.7%,较2001年下降了近50%;2010年我们预计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在5.96亿吨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约在23.6万亿元,由此计算出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粗钢消费强度下降到2560吨,同比再下降9.5%。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也处于转型之年,而且转型的深入程度将超过2010年,因此预计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粗钢消费强度将再下降9%左右到2300吨/亿元。


  另外,预计2010年我国GDP增速将达到8.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左右,累计投资额约28.31万亿元。在此假设下,2011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在6.5亿吨左右,同比增长约8.02%。须注意的是,该粗钢表观消费量包括了现有社会库存在内。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