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金行业“十二五”期间酝酿五大转变


作者:石僧兰    时间:2011-01-19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从低成本、低价格向高附加值、高利润率提升,以出口OEM为主转到自主品牌为主


  五金行业在中国消费品制造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尤其是在住宅产业的带动下,建筑五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筑五金分会的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分会在产品的创新、标准的制修订、产品的检测、名牌的推介以及信息的交流等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尤其是2010年,建筑五金分会首创的水龙头产品工业设计大赛,在中国国际五金展览会上得到了业内外的关注和赞誉,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值得在全行业推广、借鉴。


  近段时间,中国五金协会根据行业“十一五”的完成状况,规划“十二五”走向并结合国家对产业政策发展的要求和行业特性,提炼出了“十二五”规划的五个重点,这是未来5年中,中国五金行业规划和提升的主要方向。


  五金行业“十二五”规划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家提出产业向低碳环保转型,但具体怎么转,则需要行业和企业结合自身状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深层次的改变。


  转型不是转行,不是从现在的生产领域转向其他的生产领域。实际上,产业转型的核心是提升,是从现有状况向更高层次的产业模式迈进。近段时间,协会根据十一五的完成状况,十二五的走向并结合国家对产业政策发展的要求和行业特性,提炼出了十二五规划的五个重点,这是未来5年中,五金行业规划和提升的主要方向。


  第一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九五、十五、十一五这15年的发展过程中,全国的制造业基本都走了一条粗放型的发展之路,五金业包括在内。但是当时,民营企业刚刚起步,正处在原始积累的初期,一开始的发展必然存在着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状况,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劳动、低档产品过剩、高档产品不足等弊端一直伴随着企业和产业的成长。当时一味追求数字增长的片面性,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这不仅仅是对行业,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