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啤酒大麦呼唤产业化


时间:2010-06-11





  国产啤酒大麦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着我国啤酒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间几经波折与坎坷,才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但在进口大麦低价冲击下,今年生产明显萎缩,供需缺口加大,目前面临着20年来从未出现过的问题和挑战。

  
  那么,啤酒大麦行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抢抓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推行标准化生产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原料专业委员会统计,2009年,全国冬、春啤酒大麦831万亩,田间产量213万吨。但这些国产啤酒大麦并没有全都加工成麦芽,一是进入麦芽企业和啤酒企业的麦芽生产公司,约占总量的48.6%;二是被经销商和粮库收购,约占总量的7.2%;三是进入饲料市场和农户自留饲料,约占总量的44.4%。2009年,我国啤酒产量4236.38万千升,需求啤酒大麦400万吨左右,为满足原料需求,2009年,进口啤酒大麦达到170多万吨,成为我国除大豆以外进口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品种。因此,目前我国啤酒大麦的种植面积并不少,但有效产量不足,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产品不足。


  近年来,从农业部开展的啤酒大麦样品征集和检测鉴评活动的综合鉴评结果看,我国不仅有优质的啤酒大麦品种,而且许多啤酒大麦品种的品质可与进口啤酒大麦媲美。但国产啤酒大麦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我们的软肋。


  长期以来,进口的优质啤酒大麦所制的麦芽与国产麦芽价格差在麦芽市场上似乎已经约定俗成。究其原因,一是国产啤酒大麦品种进入商业生产的准入门槛太低;二是国产啤酒大麦产区以小农户生产为主,难以进行标准化生产规程的推广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三是中国啤酒大麦市场发展不完备又导致在流通领域中难以控制质量。


  啤酒大麦生产发展不快也是由啤酒大麦产业特性决定的。啤酒大麦需要先通过麦芽厂加工成麦芽后才进入啤酒加工领域,是一个产业链较长的特殊产业。尤其是啤酒大麦直接销售的麦芽加工企业竞争力薄弱,没有足够的带动能力。发展啤酒大麦产业,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能力提供完善的政策保护,因此就需要进行市场运作,切实加强产业化经营。啤酒大麦行业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产业组织。通过产业组织的协调,以企业为龙头,加强品种引进与选育,加强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全面落实标准化生产,订单化经营,同时,积极利用好政府在各方面的扶持政策。通过建立生产和效益的保障机制,把啤酒大麦的质量基础打牢。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