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产业复苏态势显现 国际化面临三大核心问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5-04





  2016年,我国白酒产业在深度调整中走过了4年,由被动接受到心态放稳,由迷茫观望到思变创新,中国白酒经过了新一轮的洗礼,复苏迹象逐渐显现,产业发展稳中有升。2017年是白酒产业深度调整的第5年,也可谓转折年,在消费升级推动下,名酒需求渐旺,白酒价格回升。同时,中国白酒文化和消费文化向世界传播还远远不够,白酒国际化仍然有待突破。


  产业复苏态势显现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578家,累计产量1358.36万千升,累计完成销售收入6125.7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0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97.1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24%。从销售收入来看,白酒增幅回升明显,是“黄金十年”结束之后首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相比2015年同期增速的5.22%,基本实现了增速的翻番。


  在经历了4年需求和市场深度调整的“阵痛期”后,白酒产业调整成效初步显现,发展趋向稳中有升,白酒龙头企业和多数地方名酒企业筑底成功,实现平稳发展,恢复性增长良好。企业产品、组织、渠道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对市场企稳发挥了重要作用,白酒产业复苏态势显现。


  产业变革助力白酒业实现了新的增长。经过这一轮调整,白酒龙头企业、地方名酒企业努力适应新常态,做出正确的战略调整,主动转变发展和增长方式,由品牌、规模效益向特色、品质效益转变;由传统酿造向智能、智慧酿造转变;由传统的产品诉求、消费方式向理性消费转变;传统营销方式由“总经销+分销”向“互联网+名优品牌+全景体验+创意定制+传播吸粉+物联网”转变;需求方式由扩大国内需求向拓展国际市场需求转变。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宋书玉指出,一系列措施得当的调整转变,为白酒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助力,使消费结构趋向合理化,白酒市场低迷的状态得以根本扭转。


  作为传统制造业,中国白酒是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产业之一。唯有坚守匠心品质,方能传承白酒经典。宋书玉指出,能否成为“工匠”,关键是有没有“匠心”。纵观中国酒业的发展,成功者无疑都是品质的坚守者。以匠心坚守品质,方能传承中国白酒经典;以匠心不懈创新、精益求精,方能提升中国白酒酿造技艺;以匠心坚持诚实、诚信服务消费者,方能奠定中国白酒产业发展之根基。随着酒业的发展,中国白酒需要新的品质表达方式和表达体系,而中国白酒酒庄就是中国白酒品质、历史、文化价值的全新表达方式。去年古井贡酒倾心打造的古井酒庄已经起到行业示范作用。


  国际化面临三大核心问题


  与白酒业亮丽的成绩相比,白酒进军国际化之路却仍然漫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6年白酒商品累计出口总额4.69亿美元,占白酒销售收入还不到0.5%;累计出口白酒数量1.61万千升,仅占白酒总产量的0.12%。中国蒸馏酒的产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第二名是威士忌。但从全球消费量来看,威士忌以30%稳居第一,白兰地为11.5%—13%,伏特加约为4%,而中国白酒只占了不到1%。因此,中国白酒国际化既是白酒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改善中国白酒国际地位的必要措施。


  其实,近几年一批名酒企业纷纷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包括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一直在坚持国际化的工作。但为什么成效不大?宋书玉表示,中国白酒国际化,有三个核心问题要解决,一是法规与政策,二是文化与消费,三是要讲好中国白酒的故事。


  首先,从法规层面来看,目前中国白酒被划分为普通食品,而在欧美很多国家和地区,烈酒甚至包括其他饮料酒被划分为特殊食品。标准划分的不同造成的结果就是:进口葡萄酒、烈酒在本土是特殊食品,到中国变成了普通食品,畅通无阻,一路绿灯;而中国白酒在国内是普通食品,到了国外由普通变成了特殊,一路关卡。在之前的WTO谈判中,由于没有把白酒是归属特殊还是普通食品这个问题解决好,中国白酒到国外的关税和国外的酒到中国来的关税不对等。不管到国外什么地方,牵涉到关税等法律法规的时候,白酒无法像其他商品那样在WTO框架下通过多边谈判来解决,而是要进行双边谈判。同时,中国白酒在标准体系建设、安全与品质表达上如何与洋酒契合也迫在眉睫。


  第二是中国白酒的国际表达方式。中餐行遍天下,我们往往说白酒通过餐饮“走出去”,但其实国外很多餐饮场所是不允许喝烈酒的。国外烈酒的消费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酒会或者酒吧。因此,在消费方式、消费文化以及酿造风味等方面,中国白酒“走出去”尚需要进行探索。


  第三是中国白酒的故事表达。中国白酒和国际上其他酒的表达方式有非常大的区别,国外的酒表达的是生活品质,是独享;中国白酒更多表达的是分享,与亲朋好友、长者、尊者聚餐时一起饮用,这是中国的核心文化。而且中国人喝酒的时候要举杯,要表达,这是中国酒文化的核心,如何把这种核心的文化传到世界并让世界接受,也需要探索。


  多方着手加速国际化进程


  谈到解决的办法,宋书玉表示,针对目前白酒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研究国际市场相关政策及法规,通过政策法规调整或WTO双边谈判,改变洋酒与中国白酒不对等的竞争环境。


  研究中国白酒的国际表达方式,比如国外的酒叫含酒精饮料,唯独中国存在专有的汉字“酒”,这个字完全可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中国人对酒的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白酒酿造技艺、文化以及汉字“酒”等世界申遗,确定中国白酒的知识产权地位。


  调整发展战略,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葡萄酒是最国际化的酒种,在全世界产量过剩的情况下,不少国家的葡萄酒厂商纷纷瞄准了中国市场。中国一些白酒企业近年也增加了葡萄酒业务,或者到国外买酒庄,劲酒甚至在德国收购了某烈酒,这些都是很好的探索。但在把国外的拿过来的同时,能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白酒也进入国外的烈酒领域当中,值得思考。


  响应国家战略,推动中国名优白酒抱团出海。据了解,中国酒业协会和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已经达成战略合作,研究中国白酒国际化、中华老字号如何走向世界。


  开展白酒侍酒师职业培训教育,系统建立中国白酒技术标准,致力于文化体验、消费方式、酒器、酒礼、饮酒场景、饮酒仪式等软实力的提升。放眼国际,无论是伏特加还是威士忌,无论是龙舌兰还是白兰地,在针对国际化、年轻化的市场营销过程中,已经为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屡试不爽的道路,那就是让烈酒讲故事——以更加新颖、更富有亲和力的方式,讲诉能够打动年轻消费者的故事。


  酒文化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品格,中国酒文化的一个核心就是共享,中国人最好的酒一定是与亲朋好友共享。去年五粮液集团全球巡展活动就提出:世界名酒,全球共享。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为共享经济奠定了技术基础,传统白酒产业要抓住机遇,以共享经济理念推动产业发展。(本报记者 章玉)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白酒业逐渐走出寒冬 白酒酒庄或成下一个风口

    近日,一场以“白酒酒庄时代中国酒业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在成都召开,近400多位嘉宾共赴盛宴,探讨白酒酒庄时代下酒业的创变之路。
    2017-04-12
  • “走出去”“引进来”中国创业孵化国际化步伐加速

    世界各国都将鼓励创新创业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增强经济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中国创业孵化机构要始终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积极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要素。
    2017-06-08
  • 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进程加快

    从产业层面来看,我国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将提高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列为重要内容,国际化重点任务为优化出口结构、促进出口增长、加强国际技术合作、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2017-07-05
  • A股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 明年6月开始实施

    A股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 明年6月开始实施

    继纳入MSCI之后,A股国际化再度迈出重要一步。9月27日,全球第二大指数公司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分类为次级新兴市场,将于2019年6月开始实施。
    2018-09-2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