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潜力大 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需加速追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7-03





  提升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及技术水平是“中国制造2025”实现的重要环节。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马宏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软肋之一,就是高端、技术复杂的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占据了我国机器人市场约90%的份额。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核心零部件是工业机器人的利润中心,尤其伺服电机和减速机是制约降低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最重要的因素。”马宏宾表示,近几年,机器人上市公司依靠国家财政补助政策生存的不在少数,上市公司并不一定代表技术研发的最高实力,从机器人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来看,国内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的企业净利润要高于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的上市公司。他认为,未来掌握核心技术的上游企业将会比行业内没有核心技术的上市公司更有话语权。
 
  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自动化趋势渐明,众多原本依赖人工的制造企业纷纷选择引入机器人,代替传统劳动力。
 
  除了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外,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增长也有其现实的需求。
 
  作为新兴市场中最为活跃的经济体,我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也面临着劳动力逐渐减少和老龄化加剧的现象,因此对机器人的需求倍增。
 
  马宏宾告诉记者,近十年来,工业机器人伴随着制造业不断发展,简单重复、枯燥乏味,以及危险的工作都能由机器人来做,这必然带动了机器人的市场需求。
 
  他指出,中国的机器人密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全球来看,机器人密度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韩国、日本和德国。
 
  机器人密度是指每百万员工配套的机器人数量。马宏宾表示,韩国、日本和德国拥有机器人的数量是每百万员工拥有机器人300台-400台,而中国每百万员工对应的机器人保有量仅10余台。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机器人的数量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可谓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中国工程院近日所做市场调研,被调查企业中,近65%的企业具有强烈“机器换人”意愿,14.5%的企业正在做“机器换人”准备。
 
  对于机器换人这一行动,库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关键技术经理AndreasSchuhbauer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通过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平均可以节省人工的1/3,劳动生产率可以平均提高25%,自动化降低了人员流动性,中国工厂的一般人员流动率在20%,而机器人可以12年坚守一个岗位。
 
  他同时也坦言,机器人自动化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劳动率成本的变化,缩短交换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客户的意见可以随时直接向研发部门反馈。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显示,中国2015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6.7万台,占到世界市场的约3成。该联合会预测称,中国市场2016~2019年将年均增长20%。到2019年占世界市场的4成。
 
  进口机器人占9成市场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利好下,国内机器人市场迅速升温,机器人产业可谓迅猛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6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0057(台/套),实现了47%的高速增长,这并不是一个单月的现象,近年来机器人产业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速,今年前五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50.4%。
 
  我国虽然在机器人领域发展较快,但这是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下实现的,并不能掩盖技术落后和研发薄弱等问题。
 
  马宏宾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普通存在“缺少核心技术、缺少关键零部件、缺少高端产品”的现象。“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多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产品主要集中在三轴、四轴的中低端码垛机器人以及搬运机器人。
 
  他指出,当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软肋之一,就是高端、技术复杂的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占据了我国机器人市场约90%的份额,其中仅发那科、安川、KUKA和ABB四家公司就抢占了约65%的市场份额。
 
  “国内机器人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不足10%。其中,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和电子行业里的渗透率更低。”马宏宾强调,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电控系统、伺服电机和减速机,高端工业机器人对技术门槛要求高,从软件角度来讲,涉及机器视觉、先进的控制理论、导航定位、人机交互等多方面技术。国内机器人上市公司在核心技术积累上下的功夫还不够,也并不一定有这方面的研究。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秘书洪帅在接受采访时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了同样的看法。“国内机器人企业的市场销售还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从应用面来看,低端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占各大企业市场销量的一半以上。”
 
  可以说,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产品以中低端为主,自主品牌认可度不高,缺乏行业标准等,已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政府补助依赖度高
 
  马宏宾手头有一份国内机器人上市公司分析报告,从研发投入、营业收入、利润率、政府补贴等角度反映2016年上半年国内机器人企业的发展情况,里面包括汇川技术、新时达、新松机器人、华昌达、埃斯顿等行业翘楚企业。报告显示,近两年,机器人上市公司依靠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生存的不在少数。且机器人行业呈现出“技术门槛高、智能水平低”“细分市场多、赚钱机会少”“投资资金大、企业体量小”等特点。
 
  国内的机器人产业,与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密不可分,在机器人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尤其依赖来自政府的财政补助。马宏宾举例说道,新松机器人2015年营业收入9亿元,净利润只有1.6亿元,其中政府补助就占公司净利润的21%。记者梳理机器人上市公司的财报发现,从上市的机器人项目制造商的财报来看,2016年,以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数额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所占比重考察,占比最高者达63.62%,40%到60%之间的有三家公司,10到30%之间有四家,小于5%的有一家。上市公司新时达最新数据显示,该公司2017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6.0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9.57万元,同比增长19.42%,其中,该公司来自政府的补助就高达1239.38万元。
 
  “先比机器人上市公司,未上市的创业型企业营业收入中来自政府的补贴并不多。”马宏宾对记者说,以汇川技术为例,2015年公该司营业收入为15亿元,利润为4亿元,政府补助只占公司净利润的2.7%。
 
  从机器人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来看,国内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企业的净利润要高于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的上市企业。马宏宾对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并不一定代表技术研发的最高实力,今后,谁在技术上占有优势,谁就将引领这个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大家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研发实力。(中国工业报记者 于慧)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工业机器人“跑步”入车间 上半年产量激增52%

    国务院近日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2017-07-25
  •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核心竞争力不强 需多方合力破瓶颈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核心竞争力不强 需多方合力破瓶颈

    我国工业机器人今年1~7月产量为7万多台,同比增长50%多。业内预测,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11万台,到2020年将超20万台,比2015年增长近2倍。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达到100万台。
    2017-10-18
  •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创下新双高 国产品牌现双低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创下新双高 国产品牌现双低

    记者从“2018中国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2018智能工厂装备及解决方案高峰论坛”了解到,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呈现出新变化,行业产量和增速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而国产品牌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和增速创双低。
    2018-07-19
  • 央地一揽子政策直击工业机器人产业短板

    央地一揽子政策直击工业机器人产业短板

    据统计,河北、江苏、西安等多地出台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明确面向汽车、电子、电力装备等领域加强工业机器人应用;安徽、浙江、天津等地在今年地方两会上提出应用具体目标。
    2019-03-2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