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钢铁业科技创新成绩斐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1-29





  党的十八大以来,钢铁工业科技创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体水平明显提高。钢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质量显著改善,节能环保迈出了大步伐,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产品创新上,一大批高端钢铁产品的研发生产保障了国民经济各主要用钢行业的升级发展,宝武、鞍钢、首钢、河钢、马钢、本钢等企业研发生产的汽车用钢板,宝武、首钢等企业研发生产的高品质取向硅钢,产品质量已跻身国际第一方阵。在节能减排上,单位综合能耗和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2016年钢协会员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降至572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量为3.52吨,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85千克。在前瞻性技术上,薄带铸轧、薄板坯半无头连铸连轧等技术得到企业高度重视和应用。在科技专利上,截至2016年底,中国钢铁行业有效专利保有量达到4.66万件,年均增长率为30%。
gangtieye
(图片来源:互联网)
  5年来,钢铁工业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效果显著。钢铁工业作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大力推进了“三去一降一补”,以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口,优化结构、脱困升级、提质增效。以螺纹钢为例,“地条钢”被取缔后,优质长材主导市场,高强度螺纹钢引导市场消费。目前,钢协会员企业40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筋产量占比超过95%,超额完成了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80%以上”的目标。高强船板产量大幅增加,约占船板产量的一半。电工钢板、冷轧卷板、镀锌板等高端产品逐步替代进口,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钢铁行业通过清除“地条钢”,彻底消除了多年来钢材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发挥了合规产能的优势,使用户对钢材产品的质量感知明显向好。
 
  5年来,钢铁工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项目研发硕果累累。目前,钢铁工业拥有了一批国际首发和产生重大影响的产品和技术。其中,我国研发生产的磁轭磁极钢板、电站蜗壳用钢板等产品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研发生产的核反应堆安全壳、核岛关键设备及核电配套结构件三大系列核电用钢在世界首座第三代核电项目CAP1400中实现应用。宝武超高强钢新品QP1180GA全球首发,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同时批量生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钢铁企业。鞍钢、钢研集团等领衔的油船用高品质耐腐蚀钢联盟,经过4年的研发,不仅实现了耐腐蚀船板自主批量生产,通过了为期3年的实船建造实验验证,彻底打破了国外的垄断,而且创新了船用钢“产学研检用”的高效研发模式,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个团队应该成为行业的优秀创新示范团队。2011年~2016年,钢铁工业共出现冶金科技进步奖特等奖7项、一等奖67项。这些研发成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使钢铁工业整体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5年来,钢铁工业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钢铁领域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个、工程实验室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工程研究中心6个、企业技术中心42个,以及各类企业的技术中心或研究院200余家,具备了组织高水平共性技术研发团队的能力。另外,我国钢铁工业基本建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的标准体系,涵盖钢铁制造及相关配套的各专业领域,对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领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5年来,钢铁工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加快,应用效果明显。钢铁工业重点推广了工艺、装备、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一大批先进技术,在宝武集团湛江基地、山钢日照基地、首钢京唐二期等建设中得到了应用。国内已建成超大容量顶装焦炉42座,不仅提高了我国的焦炉技术装备水平,而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环保领域,钢铁工业重点推广了封闭料场或筒仓技术、高炉出铁场烟尘治理技术、焦化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综合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冶金渣高效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等。在节能低碳领域,钢铁工业推广了烧结余热回收、高温高压高炉煤气发电、水冲渣余热回收等二次能源回收技术,其中烧结余热发电由2010年的38套增加到2016年的181套。(何晓曦)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