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实施十年 治理升级已迫在眉睫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2-11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开设了“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专栏,哪些消费场所和商品应该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制品、哪些替代品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应该如何规范塑料制品的使用,国家发改委邀请公众提出意见和建议。
xiansu
(图片来源:互联网)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称为“限塑令”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据悉,在过去10年间,超市、商场的塑料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累计减少140万吨左右,相当于节约了840万吨石油。
 
  然而,近年来,随着电商、快递等新业态的发展,我国塑料餐盒、塑料包装等的消耗量迅速上升。有专家指出,塑料垃圾过多过滥所带来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日前,中国商报记者在走访时发现,“限塑令”的施行效果还不能达到人们的预期,比如,在街边的早点铺、菜市场,超薄塑料袋依旧盛行。
 
  灰色地带多政策落实难
 
  10年前,大部分超市都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然而,由于“限塑令”有偿使用的规定,部分顾客为图便利会在超市直接购买塑料袋,而超市则成为了最大受益者。
 
  1月28日上午7时,中国商报记者在北京大兴区黄村镇的一家早点摊看到,店里挂着好几摞没有任何标识的白色薄塑料袋。记者想买蒸饺和馄饨带走,摊主随手便扯下一个又轻又薄的塑料袋,装入热腾腾的蒸饺,再用一个塑料餐盒装了一份馄饨。
 
  据记者观察,由于不少食客着急上班,这家早点摊对食客免费提供超薄塑料袋把食物带走已经成为惯例。据了解,有的早点摊客流量大,一上午要用掉几百个塑料袋。
 
  随后,中国商报记者来到一家连锁超市的主食售卖区,这里所售卖的馒头、花卷、烙饼、窝头等均事先会用塑料袋装好。塑料袋上标注的信息比较完整,为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印着“QS”标识、国家标准号码、厚度、生产厂家等信息。袋子上还写着:“为了保护环境,鼓励塑料购物袋多次使用,建议回收再利用”。
 
  超市服务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会自备塑料袋或环保购物袋,人们的环保意识正逐渐提高。”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并不是所有情况都如这名工作人员所说——在超市花钱买袋,市民普遍接受。“给我来个塑料袋,大号的。”一名年轻顾客对收银员说,“几百块的东西都买了,还在乎一只塑料袋的钱?”这是年轻人的态度。
 
  10年前,大部分超市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然而由于“限塑令”有偿使用的规定,仍有部分顾客为图便利会直接购买塑料袋,而超市则成为最大受益者。不少超市靠兜售塑料袋便赚得盆满钵满。例如,有的超市在收银处挂着型号不同的塑料袋,这些塑料袋小号的每只0.2元、大号的每只0.3元。据报道,有的超市仅靠卖塑料袋,一年的纯收入就有十几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配合“限塑令”的落地,2008年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曾联合发布《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其中对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袋等行为制定了相关的处罚措施,但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记者了解到,由于多数超市的蔬菜水果选购区手撕式食品专用袋为免费提供,因此大部分顾客的购物篮里都装着几个这样的免费塑料袋。
 
  尽管相关部门对正规超市的监督管理相对成功,但市场中仍然大量存在的摊贩、小贩以及“夫妻店”等依然在为顾客提供“贴心”的免费塑料袋服务。
 
  据记者观察,在一些农贸市场和小商品零售场所内,塑料袋肆意使用的问题仍然存在。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南四环外的一家大型农贸市场内,这里几乎所有的经营者都免费提供塑料袋。而在这些塑料袋上,并没有任何生产厂家和生产规格的标识。由于商贩免费提供塑料袋很薄,很多顾客买东西时会要求多套几层塑料袋。
 
  白色污染面临新挑战
 
  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给我国的白色垃圾治理之路带来了新的困扰。
 
  2013年国家发改委解禁一次性发泡餐盒曾引发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随着外卖餐饮的快速发展,外卖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量猛增,且这些塑料包装基本无人回收,只能进入混合垃圾。
 
  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给我国的白色垃圾治理之路带来了新的困扰。有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仅快递业塑料袋使用量就高达147亿个。
 
  此前有媒体统计出这样一份数据:据估算,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在2000万单左右。以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能铺满168个足球场。此外,每单外卖平均消耗3.27个一次性塑料餐盒,每天消耗的餐盒超过6000万个,摞起来高度相当于339座珠穆朗玛峰。
 
  对于有危害但确实有市场需求的塑料袋来说,除了加强执行力度,从源头上严控外,确实也需要寻找更加智慧的治理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博士毛达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当控制总量。设定一次性餐具产量红线,并且逐年减少指标;其次,基于这些餐具进入混合垃圾后带来的环境影响,对其课以高额环境税,提高其成本;第三,以优惠政策扶持重复使用外卖餐具解决方案(包括餐具、回收方案、清洗方案等)的开发、试点和推广。
 
  毛达强调,塑料垃圾的善治,不仅会改善环境,还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乃至国际竞争力提升,起到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不是巧合的巧合,在国家发改委此次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期间,1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循环经济中的塑料战略》,提出到2030年之前,欧盟市场上全部塑料包装都要实现重复使用或循环再生;1月17日,欧洲议会投票取消混合垃圾焚烧的可再生能源补贴。这说明应对塑料污染乃至整个垃圾处理问题,是全世界正在面对的共同挑战。但挑战的另一面是机遇,我国应当好好把握这一重要机遇,力争‘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毛达对记者说。
 
  从源头上控制以实现善治
 
  以塑料购物袋为代表的塑料薄膜,是最难回收利用的塑料制品之一,原因是质量轻,并且一旦沾染了油污,清除成本就会很高。而这些塑料制品进入混合垃圾后,会导致厨余等易腐垃圾无法堆肥。
 
  对于国家发改革在其官网上开辟专栏,公开向社会征求“塑料垃圾污染防治”方面建议的做法,毛达表示:“此次国家发改委的这一举动既寻常,又不寻常。说它‘寻常’,这完全是相关管理部门回应环境保护领域重大问题的一种应有反应。”
 
  毛达认为,人们对塑料垃圾的关注是从“白色污染”开始的,这种关注对于国民环境意识觉醒起到了重要作用,还促成了我国于2001年起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这种意识进一步深入:塑料垃圾以及对塑料垃圾的不同管理方式,会在生态环境、公众健康、粮食安全、资源安全、温室效应、资源供给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塑料垃圾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样是多元的;而对塑料垃圾实现善治,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乃至是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起到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而要说国家发改委的举动“不寻常”,主要体现在其开放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上。
 
  “‘限塑令’颁布10年来,之所以没有完全实现控制塑料垃圾污染的初衷,问题似乎反而出现了抬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遵循环保理念中的‘预防原则’。”毛达认为,一个产品从包装设计阶段就要将塑料垃圾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有了原则还要有工作目标和时间表,实际上,除了极少数例外,绝大部分塑料制品都可以做出更便于回收利用的设计,或者找到替代产品、替代方案,应当将此作为目标。毛达表示,应当从源头上控制一次性塑料产品、塑料包装的生产和使用,禁用“问题塑料产品”。“有些塑料制品只要生产出来,就注定无法回收再利用,而只能进入混合垃圾,甚至进入到自然环境中。”他说,例如化妆品中的塑料微颗粒,用途是去角质、美白,但使用后就通过下水道进入污水系统,而后大部分进入了江河、海洋等天然水体中。这种塑料微颗粒虽然重量不大,但是数量巨大,1吨就含有数千亿个,被称为海洋中的“雾霾”,并极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实际上,这种塑料微颗粒的功能是完全能够通过天然产品颗粒如麦麸、茶籽粉等替代的,因此完全可以禁止生产和销售。
 
  此外,以塑料购物袋为代表的塑料薄膜是最难回收利用的塑料制品之一,原因是质量轻,并且一旦沾染了油污,清除成本就会很高。而这些塑料制品进入混合垃圾后,会导致厨余等易腐垃圾无法堆肥,即便堆出“肥”也会导致土壤透气性大大下降,逐渐丧失种植的功能。
 
  “目前的‘限塑令’虽然禁用超薄塑料袋并要求对使用塑料袋收费,但很难说就可以达到减少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的效果。实际上,塑料购物袋完全可以用布袋替代:为了解决人们忘带的问题,可以采用布袋押金制,只要有一次记得带,一次性归还并退回押金即可;也可以允许一定的过渡期,其间对塑料袋征收高额环保税,提高其售价,以价格调控的方式鼓励人们摆脱对塑料袋的依赖。”毛达说道。(记者 王紫)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限塑令”颁布10年“灰色地带”影响实施

    “限塑令”颁布10年“灰色地带”影响实施

    近10年来,这份被公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在限制和减少塑料袋使用方面效果明显。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外卖、快递等行业迅速发展,“限塑令”效果逐渐弱化。
    2017-12-14
  • “限塑令”再升级为“白色污染”寻找“绿色方案”

    “限塑令”再升级为“白色污染”寻找“绿色方案”

    近年来,随着外卖和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外卖塑料餐具、快递塑料包装膜、一次性塑料袋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日渐增加。塑料制品小巧又轻便,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白色污染”卷土重来。
    2020-02-11
  • “限塑令”升级 可降解塑料发展迎来新风口

    “限塑令”升级 可降解塑料发展迎来新风口

    河南限塑新政的推出,表明在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限塑、禁塑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未来,可降解塑料有望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2020-06-16
  • 订单转移成挑战 中国鞋业转型升级没有完成时

    记者采访部分第121届广交会鞋类出口参展商后发现,虽然当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表现不俗,但企业并未松懈,不少OEM(代工生产)和ODM(代工经营自有品牌)企业仍在苦练“内功”,走实转型升级路。
    2017-05-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