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电力配额制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发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4-26





  今年一季度光伏发电市场呈现“双升双降”,即装机、发电量增长,弃光电量、弃光率下降。其中,光伏电站197万千瓦,同比下降了64%;分布式光伏768.5万千瓦,同比增长217%,而今年拟安排的规模是1000万千瓦。接下来还将适时启动新一期光伏应用领跑基地建设和下达“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贫计划。

kezaishengdianli
(图片来源:互联网)

  这是4月24日《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信息。对于备受关注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透露,目前正在根据征求意见的情况对《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对于大家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我们都将予以采纳和吸收,这项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初步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发布。”


  近年来,随着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步伐的加快,水电装机持续增加,风电、光伏新增装机量双双位列世界第一,今年规模继续扩大。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66亿千瓦,一季度新增1535万千瓦。水电装机3.42亿千瓦、风电装机1.6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4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1575万千瓦,一季度新增分别为77万千瓦、394万千瓦、965万千瓦和99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6.9%,比2017年末提高了0.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也得到较大改善。一季度,全国基本无弃水;弃风电量91亿千瓦时,弃风率8.5%,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而弃光电量1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0%,弃光率4.3%,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


  “光伏发电发展的重点已经从提高规模转到提质增效、推进技术进步上来,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推进技术进步、降低发电成本、减少补贴依赖,从严控制发展规模,提高光伏发电运行质量,推动行业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李创军表示。


  据介绍,去年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了第三批光伏领跑基地建设,共10个应用领跑基地、3个技术领跑基地,总计650万千瓦。目前,10个应用领跑基地企业优选工作已经接近尾声,3个技术领跑基地企业优选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按计划今年预计投产500万千瓦。下半年还将适时启动新一期光伏应用领跑基地建设。


  实施好光伏扶贫也将是国家能源局今年的重点工作。2017年年底下达的“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计划总规模约418万千瓦,全部为村级电站,覆盖14个省(自治区)、236个光伏扶贫重点县、145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建成后可惠及约7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还将适时下达“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贫计划。


  他强调,各地光伏发展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不得自行扩大需要国家补贴的建设规模,对于擅自扩大规模和未批先建、先建先得的项目,不纳入国家补贴范围。“为更好推动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实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我们还将会同国家价格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机制,进一步加快光伏发电电价退坡速度,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补贴依赖。”(记者 王璐)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配额制落地 电力消费迎来强制绿色时代

    配额制落地 电力消费迎来强制绿色时代

    近日,国家能源局对外公布《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并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8、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指标。
    2018-04-10
  • 产业升级效果显现 电力行业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将放缓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2016~2017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用电形势呈现增速同比提高、动力持续转换、消费结构继续调整的特征,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 0%,增速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
    2017-05-01
  • 中国加速“电力合作”点亮“一带一路”

    电力工程关乎民生,是“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中国电力企业在电力装备制造、项目施工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则有旺盛的电力需求,双方在这一领域合作潜能巨大。
    2017-05-24
  • 价改进入深水区 电力领域仍是突破口

    价改进入深水区 电力领域仍是突破口

    随着首轮输配电价改革的全面完成,以及价格改革在能源、医疗、农业方面取得的进展,我国价格市场化程度已经超过97%,未来价格改革将进入“深水区”,改革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2017-07-3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