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品质量和品质 钢铁工业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3-06





  ■ 2018年,在国家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禁新增产能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等政策措施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国钢铁工业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征程,是钢铁行业运行最平稳、效益最好的一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钢铁行业进行了从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发展方式的重大阶段性转变,率先进行了以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了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奠定了转型升级的良好基础。


  “2018年,在国家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禁新增产能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等政策措施强有力的推动下,通过全行业广大企业的奋力拼搏与辛勤努力,我国钢铁工业乘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春风迈入了新时代,钢铁行业运行取得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于勇日前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9年理事(扩大)会议上如是说。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秘书长刘振江则在会上表示,2018年是我国钢铁行业运行最平稳、效益最好的一年,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征程。在2019年比2018年形势更加复杂的情况下,钢铁工业有信心志在必得。


  钢铁行业总体稳中向好


  于勇介绍,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提前完成了5年化解过剩产能1亿~1.5亿吨的上限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钢铁需求基本稳定,基本达到了产需平衡。于勇认为,2018年我国钢铁生产持续增长,既有填补去除“地条钢”后腾出的市场空间的因素,也有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以及产能过快释放的因素。2018年前11个月,全国共生产生铁、粗钢和钢材分别为7.08亿吨、8.57亿吨和10.1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44%、6.73%和8.30%。二是钢材价格相对稳定。2018年前11个月,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平均为116.52点,同比上涨9.86%。其中前10个月,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基本在110~120点之间波动,进入11月份以后,钢材价格出现了快速下滑,12月份又有所回升。


  于勇分析,2018年末钢材价格的快速下跌,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需求减弱、产量增长、贸易保护以及环保限产政策执行尺度的不均衡等,但更主要的是市场预期对后市不看好,市场信心脆弱。


  “2018年前11个月,全国共进口铁矿石9.78亿吨,同比下降1.30%,进口额709亿美元,同比下降2.80%。”于勇表示,铁矿石市场稳定对钢铁企业效益有稳定作用,前11个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14.17%;实现利税4149亿元,同比增长50.14%;实现利润总额2802亿元,同比增长63.54%。


  随着11月份以后钢材价格下跌,钢铁企业效益明显下滑,部分企业钢铁主业已经处于盈亏平衡的边缘。“特别是2018年,我国钢材出口数量已经连续三年下降,应当引起全行业的关注。”于勇指出。


  奠定转型升级良好基础


  刘振江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钢铁行业最大的变化是进行了从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发展方式的重大阶段性转变。在阶段性转变的重要节点上,我国钢铁行业率先进行了以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了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优化了产能结构,奠定了转型升级的良好基础。


  刘振江说,我国钢铁行业遵循淘汰落后产能、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不搞任务平摊,依法依规打击违法违规产能,彻底清除“地条钢”。从2016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连续三年跨进了三大步。


  于勇认为,2018年是我国钢铁行业降本增效扎实推进的一年,是改革不断深化的一年,是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的一年,是绿色发展向纵深推进的一年,是国际化经营稳步推进的一年,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刘振江强调,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优势产能得以发挥,产需基本平衡,企业效益可观,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警惕。在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中,中国钢铁行业态度坚决,底气足,取得了应对美钢联“337”指控的完胜,显示了中国钢铁在国际竞争中大国钢铁的气度和实力。


  提升质量和品质是关键


  于勇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钢铁行业要紧扣战略机遇新内涵,认清国内外形势。国际方面,全球经济在未来两年呈现放缓趋势,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将逐步加大,我国面临的挑战增多。同时,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欢迎,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增加新动力。国内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有足够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钢材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投资转向消费,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新经济增长点对钢材需求强度明显减弱,传统用钢行业对钢铁产品需求由品种、数量的增长转向质量和品质的提升,对钢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游行业需求方面,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造船行业、机械行业、家电行业对钢材需求基本保持稳定或小幅增长。但房地产市场投资和新开工面积等关键指标有可能下滑,特别是汽车行业受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出现了28年来首次下降,2019年汽车产销能否保持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鼓励消费的政策刺激力度。


  于勇表示,我国钢铁行业产能结构仍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受利益驱动违规新增产能的冲动仍然存在,“地条钢”死灰复燃的苗头仍然需要警惕,合规企业产能释放过快的压力依然存在;二是原燃料涨价、环保运行成本上升带来的成本压力不断增加,部分企业节能环保水平与超低排放要求以及社会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三是企业授信受限,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四是产品自主创新能力、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方面与国外依然存在着一定差距,部分高端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仍亟待提高,一些共性技术急需解决。


  于勇强调,2019年我国钢铁行业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准确把握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新的贡献;四是努力维护行业平稳运行;五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六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记者 孟凡君)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改写全球产业格局 钢铁工业挺起中国脊梁

    改写全球产业格局 钢铁工业挺起中国脊梁

    作为中国工业化不可或缺的金属材料,钢铁工业与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步伐息息相关,在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 "中国制造 "提供了坚实的原材料基础。
    2019-09-19
  • 从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 我国钢铁工业全面培育新动能

    从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 我国钢铁工业全面培育新动能

    伴随新中国70年的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已经成为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2020年,我国钢铁工业“爬坡过坎”,目前处于数量时期的减量阶段、高质量时期的重组阶段和中间过渡时期的强化环保阶段叠加时期,正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
    2020-11-03
  • 我国钢铁工业力争2025年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

    我国钢铁工业力争2025年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

    2020年12月31日,为继续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推动钢铁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编制了《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2021-01-09
  • 力争2025年碳达峰 钢铁工业再绘发展蓝图

    力争2025年碳达峰 钢铁工业再绘发展蓝图

    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2021-01-1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