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化直播带货“全面上位”行业监管亟待加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4-20





  疫情期间,直播电商这种非接触式购物得到了飞速发展,不但助力电商扶贫,而且还“赋能”中小企业,利用全民宅在家的机遇,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4月3日,湖南湘阴县县长李镇江通过拼多多直播间推介湘阴菜籽油等特色农产品,并现场化身“卖油郎”,获得12万网友关注。


  4月6日,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和李佳琦以“小朱配琦”的全新组合出道,在“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直播专场上,销售商品总价值4014万元,直播间点赞1.6亿。


  疫情暴发以来,“宅经济”异常火爆,而“直播带货”俨然已经成为了复工复产、拓展营销的“标配”。除了早就熟稔直播带货的网店外,餐饮商家、汽车4S店、法院也纷纷加入直播阵营,开始了线上办案、司法拍卖。


  直播模式走进寻常百姓家,影响力不可小觑。据了解,直播电商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当下最火的网红带货模式,也有店铺的导购模式。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直播购物最大的优势就是更加立体、感性的展示商品,而且东西也更加便宜。


  业内人士认为,获得了各方支持、重视、推广的直播带货已变成了风口和潮流,从某种程度上说,2020年是直播带货“全面上位”之年。


  直播电商助力湖北农产品


  如今,直播电商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带货方式,不仅提升了购物体验感也改变了消费者的网购习惯,成为了一种新的流量变现的途径。


  国家职业教育教育院电子商务行业分院副院长、商务部研究院电商专家李建华表示,直播电商逐渐颠覆了电商的传统模式,重构“人货场”,重新定义供销买新链路,促进了消费升级,成为网络零售增长新动能,并催生了“直播+”经济。


  记者了解到,在疫情期间,不仅仅各大带货主播频频发力,还出现了地方官员“直播电商”的新场景,县长当“网红主播”,平台经济搭台与消费者互动增加真实感,更是成为了疫情期间农产品上行的新通道。


  值得关注的是,湖北省是我国著名的绿茶、青砖茶和红茶产区,而此次疫情对湖北春茶的采摘、加工、销售、流通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记者从宜昌市长阳廪君茶叶专业合作社了解到,目前该合作社已经对接了微店、苏宁等多家电商。过去宜昌茶企没有特别注重电商,现在是倒逼传统企业销售模式的转型,通过大型的平台将产品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消费者。


  然而,湖北春茶只是众多农产品在疫情期间的一个缩影,往年开春季节也正是湖北小龙虾、莲藕等新鲜农副产品销往各地的旺季。


  “电商直播或许能够成为中国农业的第二次创业风口”。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电商直播能够迅速将农产品转变为现金,引导农民对农村产业的投资,同时增加农村的有效消费,拉动内需。


  对于农产品走上电商平台,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民长期以来不赚钱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农产品销售产业链过长,二道贩子三道贩子仍然存在。”


  朱丹蓬认为,想要让农民脱贫,一个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缩短农产品销售链条,通过电商直播将农产品转化为流量是一个很好的变现思路。


  直播电商平台纷纷发力


  有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达到4338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将达5.24亿人,市场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


  新老玩家不断入局,眼下直播带货平台呈现出以淘宝、抖音、快手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这三家中,最先发力的是淘宝直播。2020年3月21日,淘宝启动了史上首个直播购物节——321直播购物节,足见其对直播业态的重视。


  早在2018年,抖音全面开放购物车功能,支持接入第三方电商平台,包括天猫、淘宝等,成为三家平台里最晚正式入局电商直播平台。今年4月1日,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联手抖音开始直播卖货。


  记者从罗永浩直播数据中获悉,首场直播销售1.7亿元,参与人数更是高达4800万人。不难看出,如此高的销售额已经让直播带货成为了电商新风口。


  而老牌玩家竞争激烈,新的玩家还在陆续涌入。记者梳理发现,拼多多、洋码头、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开辟了直播业务,斗鱼今年也宣布进军直播带货。


  直播带货的走俏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4G网络的普及,视频技术已经成熟,用户流量成本逐渐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为全民直播带货提供了基本保障。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直播实现了主播和消费者可以实时问答这一互动方式,除了融入一定社交属性外,还可以极大提升购物体验,可以更好地吸引顾客前来购物。同时,直播带货有助于打破电商平台寻找流量的瓶颈,已成为重要的流量入口。


  行业监管仍待完善


  在疫情期间,直播电商这种非接触式购物得到了飞速发展,不但助力电商扶贫,而且还“赋能”中小企业,利用全民宅在家的机遇,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相关人士透露,“后疫情时代,地方政府更应该高度培育和完善直播产业链,创造生长的环境和土壤,而不是随随便便万物都能播”。


  3月3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有不能说明商品特性的链接在直播间售卖等两大问题反馈较多,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


  引发关注的是,在大力促进直播电商发展的同时,更应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在直播电商中难免会遇到三无产品、虚假广告等问题。其中,在某种程度上,跟平台的内容审核不无关系。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蒙慧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直播带货作为近2年互联网销售宣传新业态,受到不少商家以及消费者的推崇,但也因直播平台在内容审核机制、监督管理上不够完善,让不少商家以及带货主播“钻空子”,出现商品与实际宣传不符(虚假宣传)、商品性能被夸大、全网最低价不实、商品质量难保障、假冒伪劣商品层出不穷、售后服务不到位以及消费维权难等消费者最为集中“吐槽”的问题。直播购物兴起时间较短,而短期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可以预见,这些问题或将成为制约直播带货发展的短板。


  蒙慧欣认为,不可否认,当下直播平台存在监管缺陷。因此,受平台流量、商家入驻、平台活跃度以及打造头部直播平台等因素影响,让平台在发展与监管上选择前者。然而,行业的发展需要平台监管并行,平台应当强化平台管理机制,完善内容审核机制以及售后服务规范,监管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


  事实上,带货经济处于稳步发展的态势,但也基于行业监管尚未完善,导致出现乱象行为多发,也深受消费者“诟病”。因此,直播带货最终还是要回归理性。直播带货靠的是口碑,只有严守法律底线,重视用户利益,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才能避免昙花一现。


  此外,直播电商中存在的问题适用于现有的法律,包括电商法、合同法、广告法等。直播各个环节涉及到权益问题,都可以诉以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法制对直播中的问题有规范效果。(记者 丁琦)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