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冷链食品频频中招 国际供应链标准建设亟须提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2-01





  “今年6月以来,全国多地先后在冷链冻品中检出新冠病毒阳性,进口冷冻食品的安全隐患需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把住源头是关键。与此同时,后疫情时代,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如何建设,数字化转型如何推动,都值得讨论和深思。”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大会上,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主席马增俊如是说。


  在进口冷链食品“频频中招”的当下,马增俊直言:“针对冷冻产品,尤其是进口食品,首先要完善监管体系。从进口冻品一入海关就开展冷链全面检查,把好合格检测关,做好详细的备案,避免出现疫情后才开始启动紧急预案。其次要人员全检备案,加强对冷链经营的冷冻产品从业人员的管理。再次是健全追溯体系,将冷冻食品独立分区,以便查找溯源。最后则是要加强信息发布,让信息及时公开,准确透明,减少对冷冻食品不必要的恐慌。”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推动供应链数字化建设,让数字化真正为市场所用。”马增俊表示,从农产品供应链看,数字化建设主要分为充分信息化、数字化、数字经济的发展三个阶段,但无论处在哪个阶段,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趋势都应紧扣紧密化、诚信化、创新化三个特点。


  作为国际业务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企业,厦门福慧达果蔬股份有限公司对国际供应链建设有着自己的经验。公司总经理林曦认为,国际供应链主要涉及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几大环节。除国际社会发展大环境、出口业务流程、报关操作流程、法律纠纷解决等环节外,标准化也是国际供应链建设的重点之一。“标准化的建设可以分为商品标准化和冷链运输标准化。商品标准化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种植和筛选分级两个环节,销售渠道的完善可以更好地推动商品标准化建设。冷链运输标准化则需要从提升技术能力着手,比如基于5G通信和物联网技术,提升冷链物流信息采集传输能力;基于区块链技术,提升冷链物流产品溯源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提升能力的目的是推动冷链运输向智能化、平台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在凯盛集团董事长王新健看来,农产品国际供应链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他提出的“大蒜货币”上。“听客户反映,出口大蒜每一单货都要吃外币的亏,但我们要操作'大蒜货币',这样就可以规避很多风险。”王新健介绍说,大蒜货币的操作是先让国内的进出口产品市场合作起来,形成担保平台。比如客户的大蒜在泰国卖了钱,在平台的担保下钱交给国内果商在泰国购买山竹,进口到国内卖钱以后,再把当初的大蒜钱给客户,形成一个大循环,有多少是多少,一分钱也不会少。


  “'大蒜货币'不仅能为出口企业规避资金风险,还能避免因兑换外币、货币利息造成的经营损失,同时还能实现双份贸易,增加贸易黏合度。”王新健说。即便是“担保平台”一时难以形成,也不会影响“大蒜货币”的具体操作。他会通过金乡的大蒜出口网络物流优势将东南亚一带的水果和海产品带回国内,再通过他们建设的国内首家综合农产品拍卖交易中心辐射到全国各大农批市场。(晏澜菲)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