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汲取传统文化智慧 打造“和为贵”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11-25





20211125102314399.png

礼之用、和为贵。济宁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推动传统文化“两创”成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和为贵”基层社会治理品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前段时间,家住任城区越河街道兴隆社区的孙女士因琐事和邻居产生纠纷,社区调解员了解后,及时跟进调处,将矛盾圆满化解。

微信截图_20211125101649.png

任城区越河街道兴隆社区居民孙凤琴说:“非常感谢社区做的工作,让我们家庭也和谐了,以后我也会做到邻里互帮互助。”

微信截图_20211125101701.png

任城区越河街道兴隆社区调解员胡玉杰说:“我们会以'礼'的方式达到和谐。如果有一方知道这个道理,就会采取主动少说一句,主动握手等礼节,另一方也就自然没脾气了,我们也就达到了邻里矛盾调处的目的了。”

以人为本、和合共生,我市将儒家思想精髓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在市县乡村四级建设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坚持调解优先,对各类矛盾纠纷能调则调、应调尽调,健全诉调、访调等多调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诉前、访前。

微信截图_20211125101738.png

济宁市社会矛盾调处化解中心主任杨波军说:“我们组建了1.8万人的调解队伍,把儒家思想'和为贵'的理念运用到调解中,让大家先平心态,再评公理,大家气顺了,矛盾也就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了。”

各级矛盾化解中心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组织引导律师、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以第三方身份,利用专业优势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同时发挥社区自治和“五老”人员、新乡贤、网格员等调解作用,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服务下沉,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形成德治、法治、自治、善治“四治融合”的综合治理体系。

微信截图_20211125101840.png

任城区越河街道和平街社区调解员魏强说:“推行'和衷共济'凝大爱、'和谐社区'固根本、'和美家庭'传美德、'和睦邻里'促融洽、'和气生财'塑诚信以及'和乐共事'聚民心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通过志愿服务、民意5来听、书记信箱及时解决居民诉求。”

微信截图_20211125101919.png

嘉祥县纸坊镇调解团成员张秋霞说:“常年住在村里,对村里的大事小情都熟悉,发生在村里的一些小矛盾小纠纷,我主动介入调解,化解了一批婆媳之间、夫妻之间、妯娌之间、邻里之间的矛盾和家庭内部的大事小情,维护了家庭团结。”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效能,济宁市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发“云智济宁”信息系统,纵向连接市县乡村和网格,横向对接大数据、综治、公安、司法、政务服务热线、民意5来听等数据平台,集成群众诉求办理、基层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风险研判预警、综合指挥调度等功能,实现社会矛盾信息多网融合、一网通办。严格落实首问首办负责制,对群众诉求受理、办理、督办、反馈、评价、回访等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最大限度确保各类诉求即发生、即化解,一次办好、一次结服,一般事项受理和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减少75%以上。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调解中心调解案件1.3万余件,信访数量同比下降30%。

微信截图_20211125102204.png

济宁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教授林慧珍说:“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我市依托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儒家文化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两创'要求,将'和为贵'理念融入到市域社会治理之中,注重发挥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的教化同基层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睦相处,探索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治理模式,践行了'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擦亮了'和为贵'品牌 ,打造出了'和为贵'赋能社会治理的济宁样板,有效提升了市域社会治理水平。”

责任编辑:申高贤


  转自:济宁新闻客户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