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要高考,妈妈比女儿还紧张怎么办?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6-17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高考了,有些考生可能会焦虑,可能会失眠。这有可能只是因为家里有一个滔滔不绝、喋喋不休一直唠叨的妈妈;或者妈妈小心翼翼地看无声电视;亦或者妈妈一步三回头地去卧室打电话;更甚是妈妈随时随地如同“紧箍咒”一般提醒“高考种种相关问题”……


5_编辑.png

李晶莹医生接受考生妈妈的咨询


  孩子感觉很烦,说:“我学习最大的麻烦就是我妈,老师你把我妈妈搞定了,我就好了!”


  到底是孩子高考?还是家长高考?


  到底是孩子高考?还是家长高考?记者查询相关调查显示,高考前超过80%的高三家长感到压力较大或很大,而感到压力较大的考生仅有60%。显然,“高考焦虑”在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学生还明显。


  报告显示,面对这种压力,家长们会有8种焦虑表现:


  1.短期内体重呈现下降趋势;

  2.对孩子身体情况过分担心;

  3.常常会下意识地叮嘱孩子“不要有压力”;

  4.睡眠质量不好;

  5.工作质量有所影响;

  6.除了高考,对其他事情的关注度不高;

  7.疏于关心家庭其他成员;

  8.常借故对其他家庭成员发脾气。


  家长可能担心孩子成绩不好,担心孩子考不上好大学,担心孩子没有一个好未来,这种焦虑都是正常的。因为这包含着“家长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好”的美好期望。


  家长虽不直接参与学习,但面对高考,却一样不知所措。


  回避型家长:


  孩子:“爸妈,我回屋复习去了。”

  爸爸:“好的,你去吧,我们无所谓的。”

  妈妈:“嘘!别跟孩子谈高考,不给孩子压力。”


  高估型家长:


  孩子:“爸妈,我回屋复习去了。”

  妈妈:“去吧,别太紧张,北大清华人民大,随便选!”

  爸爸:“对,我们支持你!”


  低估型家长:


  孩子:“爸妈,我回屋复习去了。”

  妈妈:“哦,你随意,能考上大学就行。”

  爸爸:“对,我们支持你!”


  关注型家长:


  孩子:“爸妈,我回屋复习去了。”

  妈妈:“好,给你水果放旁边,不要光学习,身体才是本钱!有需要就叫我,随叫随到。”

  爸爸:“嗯,加油!高考是人生转折点,要记得查漏补缺!”


  虽然家长都是一切为孩子,可是往往适得其反,怎么做感觉都不对。面对压力,我们神经紧绷,就像拉满的弓弦,不知道哪一刻就会崩溃!


  来咨询心理问题的家长多了


  高考倒计时,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接待了很多前来咨询的家长。


  李晶莹医生就介绍了近来这么一个案例:某一妈妈,46岁,中专文化,工人,因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紧张失眠近一个月多次前来咨询。


  来访者诉说,最近一个月来自己经常发脾气,因为一点小事就生气,烦躁,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忍不住唠唠叨叨。有时候出汗,心慌,晚上胡思乱想,难以入睡。去医院查心电图也未发现异常。家人都烦她,说她是更年期,老公喊她“老更”,自己心里很不平衡,想想自己为家庭付出很多,每天变着花样给女儿做饭,工作又很辛苦,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督促她好好学习,能考个理想的学校,找个称心的工作,不要像自己一样,复习了一年,才考个中专,那时经济困难,不允许再复读。工作累,收入也不高,去年就退休了。


  李晶莹分析,这位家长第一层面的心理问题是焦虑状态,第二层面的问题是内心冲突,有现实的冲突,女儿面临高考,也有原始的(人格性的)冲突。


  临考家长也要有几大“忌语”


  李晶莹表示,这个时候,真的是言多必失,说多错多!过多的苦口婆心,给孩子的是无形的压力,最后的这几天,我们要做的只有:闭上嘴巴!如果你希望孩子能考出真水平,考出好成绩,那最好不要说以下 “忌语”:


  忌语一: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


  过分强调高考在人生中的作用。此时的孩子压力已经很大,不要在徒增孩子的烦恼。


  忌语二:模拟考那么好,高考没问题


  模考毕竟不是真枪实弹的考场。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这样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到时候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挥


  忌语三:考不上爸爸妈妈也不会怪你,明年我们再重新复习


  很多家长希望用这样的话来给孩子减压,帮他们宽心。其实,大部分考生对这句话非常反感,他们觉得还没有高考就说这话,就是家长对他们能力的一种否定。


  忌语四:什么都别管,只要专心备考


  这会从侧面加大考生的压力,实际是在提醒孩子,考试是高于一切最重要的事情。建议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缓解过度紧张的神经以及对考试的过度注意。有事可做总比干着急好。


  忌语五:赶紧睡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睡眠对考试很重要,但是不要让孩子提早上床休息,还是要按照原有的作息规律。这两天适当地翻阅一下书本,这样做不仅使这些重点内容始终在大脑中处于待提取的激活状态,而且可以使孩子心里踏实。


  忌语六:再坚持一下,好好把试考完,你和爸妈就都解放了


  孩子听到这话,会感觉自己是家长的负担,好像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这是一种压力哦,更会造成关系的紧张。


  考前家长应该怎么办?心理专家来支招


  李晶莹表示,首先身为家长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并接纳它。我的情绪怎么了,我的身体有什么变化,我有什么样的压力,哪些是我自己的原因,领悟体会到是女儿高考激活了自己压抑的情绪,给自己的情绪找个合适的释放途径,减减压,比如散散步、找知己倾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


  妈妈边界不清,角色替代,像这位妈妈不自觉地卷入了女儿的高考。改变对高考的不合理的看法,如果认为只有考好了,才会有个好工作、好前途,把高考过于功利化,会引发更大的焦虑。妈妈不要太关注女儿、家庭,要适当满足自己的需要,提升自己。


  唠叨的结果只能徒增孩子的心理压力,现在的我们需要多贡献耳朵,当个好听众,孩子此时只想顺其自然。复习这类事情,老师早就安排好了,孩子也有自己的复习计划,我们只要闭上嘴巴,不要让孩子感知到我们的焦虑就好。


  每个父母都是一样的,当初我们考试前爸妈也是这样跟自己嘱咐的,回忆一下,那时的自己什么感受呢?一句“别紧张”“别焦虑”“放轻松”好像让自己更焦虑、更紧张了。所以啊,不要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就去嘱咐孩子,不要为了自己的担心就去关注孩子,不要为了自己的期待就去要求孩子,参与一些适合自己的活动,做一些轻松、开心的事情吧。 (记者 江岩 李依璐 通讯员 程贵宝)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