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三解决”夯实社会治理根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10-08





  2019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从打开群众“心结”入手,在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群众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58%。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平安通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系统总结库伦旗“‘由心而治’、推动‘善治’”的社会心理服务治理路径,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三建三解决”的社会心理服务典型经验。


  建立一个中心

  解决好群众“操心事”


  “这种方式很好,我们这事儿到法院解决的话估计要1到3个月时间,来诉调对接中心只用了两天就解决了,也不收取啥费用,我们对处理结果挺满意的。”因物业费纠纷前来调解的李先生、高先生愉快地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库伦旗坚持把解决好群众“操心”的矛盾纠纷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建设了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法律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警务联动中心“五心合一”的矛盾化解服务中心,形成了服务群众一厅式受理、一站式办理的新模式。


  健全“一揽子”矛盾化解服务机制,在全旗推进“五心合一”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做到集中受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让群众少跑腿,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完善“一体化”矛盾化解服务模式,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与矛盾纠纷化解深度融合,依托诉调对接、矛盾调解等平台,组织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全程参与矛盾纠纷调解。


  2020年以来,库伦旗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服务志愿者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案件3493件,调解成功2825件,调解成功率约80.85%。


  建强一支队伍
  解决好群众“烦心事”


  针对全旗有资质的心理服务专业人员过少、不能满足公众心理服务需求的客观实际,库伦旗从组建专门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心理服务等方面入手,整合卫健、教育、政法等行业领域和社会资源,成立了由33名心理咨询师和20名心理服务志愿者组成的心理服务专业队伍,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心理服务团队。


  依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权威专家资源,库伦旗矛盾化解服务中心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项目心理帮扶库伦旗示范基地”,开设“心理动力提升”“心身健康促进”“应急管理心理援助”和“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四个培训项目,累计开展沟通训练、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等业务培训30余期,培训2000余人次。


  组织专业服务队伍深入机关单位、农村牧区,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咨询疏导和心理援助等工作,提升群众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对心理问题严重的重点人员,按照“一人一策”要求开展心理辅导;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逐人建立个人档案,严格落实监护人补贴政策。


  建优一张网络
  解决好群众“揪心事”


  库伦旗以打造平台阵地为抓手,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旗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筑牢心理健康防护墙。


  一方面,纵向打通“旗镇村”三级服务平台。建立旗级指挥平台,依托旗矛盾化解服务中心组建了“知行心理工作室”,建设旗级公益心理服务实体指挥平台,组织开展心理辅导、援助等各类活动100余场次。建强镇级实战平台,依托平安办在全旗8个苏木乡镇设立了“知心姐姐心理工作室”,着力延伸服务触角,增大服务覆盖面。建全村级服务平台,全旗196个嘎查村(社区)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和矛盾纠纷调解室。


  另一方面,横向构筑“学校+医院+群团”服务阵地。教育系统在全旗26所中小学均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44人;卫健系统在旗医院和蒙医医院开设心身医疗专科,配备4名专科医生,年均诊疗8千余人次;群团组织依托“知行心理工作室”,设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工作室”“幸福港湾和谐家工作室”“劳动争议诉裁调工作室”,解决实际问题80多个,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做好试点工作
  推动社会“善治”


  近期,通辽市委政法委、市卫健委牵头对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调研,以库伦旗“三建三解决”的社会心理服务典型经验为基础,配套印发《通辽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提出20项重点任务,以期达到由点及面、全域推进。


  通辽市立足实际、破解难题,针对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继续抓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和举措,强化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平台和机制“三个”建设,实施社会心理服务“六进”工程;以“一鼓作气”的拼劲、“一抓到底”的干劲和“一以贯之”的韧劲,坚决打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这场硬仗,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通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颜爱勇
  通讯员:王旭


  转自:法治日报——法制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