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提到,红军二十五军于1936年6月29日到达红城水,就住在娘娘庙里。红城水由上垣和下垣两个自然村组成,娘娘庙就坐落在下垣村内。
(娘娘庙)
从下马关镇政府向西北方向12公里处,斯诺笔下“风景幽美的小镇”浮现眼前,下垣村辖8个自然社,居住了1782人,几十年来,红军在这里留下的奋斗精神,也被继承了下来。
(下垣村)
因地制宜增收入
“当时村两委说这么好的地种玉米挣不了几个钱,组织我和几个朋友今年种上了黄花菜,结果一亩下来挣6000多块钱,收入要比种玉米高2倍呢!”黄花菜带来的收益令村民魏会清一改往常地喜笑颜开,“以前我们种玉米,收入低不说,大家都种玉米,往出卖都费好大劲。今年我们种了黄花菜,县上都来人考察,还问了我种植经验。”
据悉,黄花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贫瘠,适应性强,无论山坡,平地都可以种植,但比较依赖水源。下垣村目前种植黄花菜200亩,产值达150万元以上。
(黄花地里的魏会清)
蜂蜜养殖也为村民解决了收入难题。“儿子女儿都出去打工了,自己生活也困难,我们老两口身上有病,种地也越来越吃力了,有时候甚至还去邻居家借米面过日子”,谈到最困难的时候,60岁的老人吴玉柱显得有些无助。在实施防返贫脱贫动态检测工作时,驻村工作队员发现村子里此类老人不在少数,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迫在眉睫。
通过交谈,工作队得知村中老人有蜂蜜养殖的习惯,加之下垣村周边花地多,花期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便组织起一些老人量产出售。“现在1斤蜂蜜能卖到20元,这样算下来,一年能挣8万多元哩!”如今谈到蜂蜜,吴玉柱的神情也不自觉开朗起来。目前下垣村蜂蜜养殖700余箱,为当地村民创收超105万余元。
(吴玉柱的蜂蜜箱)
除黄花菜种植和蜂蜜养殖,下垣村的牛、羊、猪养殖比例也逐年增加,2022年全村养牛100余头、羊2000余只、猪4000余只,产值合计达2500万元以上。
(村民吴风红与她的羊)
招商入驻带生产
“以前在外地打工,家里老人孩子都顾不了,加之这两年疫情影响,照顾家庭更是难上加难,现在在扶贫车间上班,每个月3500块以上的工资,再加上地也有人打理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村民吴培俊所说的扶贫车间是下垣村建造,通过招商给当地企业入驻,主要生产滴灌带,目前吸纳9名村民就业。
扶贫车间除解决一定就业问题外,还能解决农田灌溉的问题。“这里的干旱程度比较高,村民们玉米、黄花菜、小杂粮的种植,非常依赖水源,这种企业入驻的形式,一方面可以提供稳定的水源,另一方面租金、旧管回收还能减轻村民们的负担。”下垣村村委书记马光红表示。
(吴培俊正在车间工作)
红色文化创特色
娘娘庙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岁的王万生老人参与娘娘庙的看护、建设工作40多年。“娘娘庙前几年被党和政府进行了翻新,前边还建了文化广场,我从心底感到高兴!”王万生说,“近几年每到节假日,就有好多游客参观红军西征遗迹,有时还住村子民宿里吃农家饭呢!”
(王万生老人)
2022年10月26日,下垣村拟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得知消息的王万生老人愈发开心,“活到老学到老,我得再好好研究那段历史了,不能给咱下垣村蒙羞!”
(王万生正在讲解)
党的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秋日的阳光洒在下垣村整齐的建筑和整洁的道路上,党员干部与群众们干事创业的信心更足了。(文/图:雷雪明)
转自:咸宁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