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麓机电集团朱军:“打磨出满意的作品是我最大的乐趣”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2-20





  朱军,现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所属江麓机电集团数控车工。他长期扎根国防工业一线,是车间骨干、同事眼中的老专家。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


  在逐梦中筑就“灼灼匠心”


  2006年,朱军来到兵器工业集团江麓集团技校学习数控加工,在那里点亮了他的青春报国梦。他毕业后被江麓集团择优录用,成为一名车工。


  初入公司的“小新”朱军,开启了“疯狂学习模式”,每天随身携带专业书籍学习。同时,他还主动向老师傅请教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系统编程、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坚持学中练、练中学,不多久便能灵活使用各种系统车床以及车削中心等设备。随后,他在企业开展的数控车工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开启了市级、省级、集团公司直至国家级技能竞赛的“突围”模式。


  2016年,他在湖南省技能比赛中斩获“全省数控技能竞赛暨全国选拔赛”数控车职工组一等奖;2017年,他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8年,他被组织保送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模范本科班进行深造学习。他用勤劳的双手、亮眼的成绩去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工匠梦想。


  在磨砺中淬炼“过硬匠技”


  “荣誉只是一个光环,终有一天会褪去。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才能体现它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朱军时刻警醒自己。朱军所在分厂担负着很多关键零部件的精密加工任务,加工技术要求很高,而且经常会碰到一些精度要求高、结构复杂的异形零件。要加工出完全符合图纸要求的产品,往往要做大量的实验。


  2017年初,该公司接到某科研任务,某系列产品第一次小批量生产,原来的误差范围在0.05毫米,现在却被要求误差在0.005毫米。其中一个工件的硬度很高,接近于刀具硬度,而且还是异形件,难度非常大。没有一个人敢轻易地揽下这个活,但是朱军却勇挑重担。他连续几天反复试验,仔细控制走刀速度、工件旋转速度、刀具耐用度、背吃刀量等,直到稳定参数达25次以上,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某科研项目重关传动零部件在加工时遇到瓶颈,因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等多方面原因,是企业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问题。为了尽快找到问题所在,朱军整日钻研设备操作、了解产品结构、分析制造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总结,他制定了解决方案,研究调整加工工序,由铣削加工代替原工艺的车削加工,主导制作了专用刀具和测量工具,并根据形位工差要求制作专用卡爪,确保形位工差跳动在0.02mm之内,达到图纸工艺要求范围,产品质量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200%。


  正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他从一名懵懂少年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江麓集团青年技能人才的标杆。


  在创新中培育“深厚匠行”


  以师傅罗军的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是朱军学习成长的地方。在这里,朱军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与团队成员自主研发完成了《关于创新磨刀装置,利用车床刃磨硬质合金刀具操作法》。该“操作法”充分利用废弃刀杆材料和合理设计刃磨,为产品加工提供急需的刀具,并成功运用于车、铣、钻孔和成型刀具各方面,延长刀具使用寿命2-3倍。


  他在工作中发现深孔钻设备定位原件存在刀具打滑、松动等现象,导致刀具锁紧装置固定螺钉损坏率升高、枪钻加工稳定性较差,易降低加工效率和工艺精度。经过认真研究,他自主升级工装,新的工装由原来的斜面螺钉固定改进为垂直锁紧,一举解决深孔钻钻头易抱死或扭断的缺点,不仅提高产品合格率,还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近两年来,朱军先后参与完成创新成果20多项,为企业节创资金达200余万元,用担当与作为成为企业关键技术的攻坚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朱军常说:“能在车间里打磨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是我每天最大的乐趣。”他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产业报国、强军报国的信念。


  转自:国资委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