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原创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新八条”给楼市“降火” 深圳最严限购令能否喝退炒房客?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胡嘉莉    时间:2020-07-17





 

430780272110207370.jpg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深圳楼市调控政策终于落地。据记者了解,日前深圳市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从调整限购条件、完善信贷政策、发挥税收调控作用等八项措施为楼市“降火”。然而,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是否能遏制深圳高房价,目前还不好说。

  公开报道显示,杭州、东莞、宁波已分别于7月2日、7月2日和7月6日出台不同程度的收紧政策来为楼市降温。根据深圳此次出台的楼市限购政策来看,不仅体现了进一步落实“房住不炒”,而且更具有风向标的意义,预计今年下半年部分房价过热的城市,政策收紧是大方向。

  尽管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不同程度都日子不好过。但深圳的楼市却像夏天的天气一样火热。事实上,从2006年以来,深圳房价不断上涨,而近年来更是涨得离谱。据了解,深圳自2016年实施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以来,先后出台“深八条”“深四条”等文件,严格执行限购、限贷、限售、限价、限户型五限政策。老百姓却抱怨称,越调控房价越暴涨。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房价涨幅近15%。6月份,深圳住宅均价,比北京高出了20%,比上海高出了30%。如今,深圳每平米10万元的新楼盘普遍存在。

  记者从《通知》中获悉,此次深圳已明确落户3年时间才有购房资格的要求,充分说明了该政策的严厉性。仅这一条内容,就可以堪称“全国最严”限购政策。新版“深八条”综合运用法治、市场、行政等手段,运用金融、税收、市场供应、主体资格等政策杠杆,使各项政策科学组合,精准发力。此次调控政策对各类炒作行为有严格的约束,同时清晰界定差别性政策界限,在遏制“炒房”之时做到不误伤民生“刚需”。在突出行政监管力量的同时,加大市场供应,体现疏堵结合,长短兼顾。

  深圳住建局对此解释称,近几年,深圳落户即可购房,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这对于早期已落户深圳并连续多年在深圳工作的市民也不公平。因此,在住房供需紧张背景下,适当收紧户籍居民购房政策,以切实支持合理自住需求;而对于夫妻离异上的一些规定,则既可满足离异人士合理住房需求,也可有效遏制炒作。

  深圳市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锋进一步解读称,此次出台的政策针对性非常强,对当前二手房市场过热等问题综合采取行政、金融、税收等一系列措施,对楼市进行精准调控,力度很大。此次新政第一个亮点是优先满足刚需,有效遏制投机炒房。《通知》对社会关注度高、预计购房人数较多的热点楼盘,提出严控认购人数,要求优先满足无房居民家庭购房需求,并根据在本市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时间长短等因素制定楼盘销售方案,合理确定房源和认购人数比例,确保有限住房资源优先销售给无房自住家庭,由此可以有效避免借助新房来炒作问题。

  “第二个亮点是运用金融、税收等经济手段,确保精准施策。此次调控的手段十分丰富和完善,尽量利用经济手段调控市场,把金融、税收的手段充分发挥出来。”王锋介绍说,在信贷政策方面,新政策对深圳市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作进一步完善,明确合理确定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避免加杠杆炒房。此外,“新八条”实施后,深圳市将通过统一的房地产信息平台完成《商品房买卖合同》和《房屋抵押合同》网签工作,并同步将真实的合同数据推送到不动产登记部门办理产权登记手续,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交易业务流程,真正实现“三价合一”。

  据了解,下半年深圳预计供应商品住房超5万套。深圳市住房建设局负责人表示,《通知》的出台是对深圳市既有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化完善,对于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下一步,深圳将进一步夯实2018年出台的住房新政,加快构建公共住房和商品住房6∶4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让更多的市民通过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解决住房困难。一是加大居住用地供应,今年计划供应居住用地3平方公里以上,比往年增长一倍以上。今后新增土地将主要用于公共住房建设。二是增加商品住房供应,今年新开工商品房1200万平方米,是往年600万-800万平方米的近两倍;下半年计划入市商品住房项目80多个,预计供应房源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超5万套。三是加大公共住房建设,今年建设筹集公共住房不少于8万套,确保完成“十三五”期间建设筹集40万套公共住房的目标。

  住房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事关群众安居乐业。这次深圳出台史上最严楼市新政,能否精准调控楼市达到遏制投机炒房的预期,我们拭目以待。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提振信心 释放潜力 市场明显回暖 提振信心 释放潜力 市场明显回暖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